-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盡管紛紛轉型商業地產,但項目后期運營所需的巨大資金,已讓一些開發商備感壓力。
近期某研究機構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資金問題已經逐漸接近預警區,特別是轉型持有型商業地產的開發商們的資金狀況不容樂觀。
種種跡象表明,資金問題已經成為轉型商業地產開發商的頭號難題。有業內分析人士稱,撇開銷售型的商業開發不談,以持有型商業開發為例,以目前的租金水平計算,一個項目想收回成本需要8到11年的時間。商業地產項目的融資難度要遠遠高于住宅地產,其開發周期相對較長、資金占用數額大、回籠資金緩慢,開發商不得不尋找其他的融資渠道。
“開發商籌措資金,首先考慮的是低成本的銀行信貸。但是由于受到樓市調控政策的影響,銀行貸款收緊,因此開發商需拓展多元化的融資渠道。” 陽光厚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總經理陳方勇告訴記者。
但要找到合適的融資渠道并不容易。之前一度火爆的房地產信托業務,正面臨被叫停,銀監部門要求信托公司嚴控房地產信托業務風險,對于房地產信托余額較大的信托公司,要求“規模要實現穩中有降”;對于房地產信托新增規模較大的信托公司,要求“把握好節奏,嚴格控制增速”。于是一些開發商為解決資金問題開始另辟蹊徑,自己成立基金公司或是與類似的金融機構合作,以規避風險。例如金地集團的首個房地產基金已募集成功、陽光新業也在2010年成立了自己的商業地產基金公司。
“目標很明確,開發商要保證在完成初步商業地產布局后,為后續長期運營提供充足的資金儲備。” 陳方勇告訴記者,這種業務模式將對促進房地產開發增長,解決開發商因為銀根收緊而導致的資金難題發揮重要作用。“房地產私募基金是一種創新的融資模式,這種模式可能成為未來房地產企業資金的核心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記者張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