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了一季度國際收支平衡表修訂數據。修訂數據顯示我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順差536億美元,與5月14日公布的初步數據相比調升了127億美元。一季度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642億美元,較初步數據調升了92億美元。
同時,外管局還刊載了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鄧先宏接受 《人民日報》專訪的《科學全面看熱錢》一文。文中鄧先宏稱有的銀行主動為企業規避外匯管理導入資金提供便利,擾亂外匯市場正常秩序。
國際收支呈現“雙順差”
2010年一季度,我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順差536億美元,同比下降32%。其中,按照國際收支統計口徑計算,貨物順差303億美元,服務逆差72億美元,收益順差211億美元,經常轉移順差95億美元。
2010年一季度,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642億美元,上年同期為逆差128億美元。其中,直接投資凈流入155億美元,證券投資凈流入22億美元,其他投資凈流入454億美元。
外匯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一季度,隨著世界經濟的復蘇,我國經濟也呈現反彈回升態勢,涉外經濟活動趨于活躍。雖然國際收支經常項目繼續延續順差格局,但經常項目順差下降較為明顯,占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自2008年以來連續第3年下降,表明我國國際收支狀況持續改善。
部分銀行助熱錢流入
據央行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3月末,外匯占款為200590億元,2010年一季度金融機構新增外匯占款達7478億元,而同期外儲增加額約合3270億元。外匯占款的增量比外匯儲備多出4208億元。
鄧先宏表示,今年2月份起外管局發起的“熱錢”專項行動中,排查發現的涉案金額為73.5億美元,與某些觀點動輒稱有成百上千億的 “熱錢”流入相去甚遠。同時,在外管局的專項檢查中發現,大部分銀行能夠按照外匯管理規定辦理相關業務,履行真實性審核職責。但也有個別銀行在辦理日常業務中合規意識薄弱,對單證審核不嚴;甚至有的銀行為短期利益驅使,主動“配合”客戶進行業務“創新”,為企業規避外匯管理導入資金提供便利,不僅擾亂了外匯市場的正常秩序,也給銀行經營管理帶來風險。
鄧先宏稱,從專項行動看,“熱錢”進入的重要目標就是進入股市、樓市獲取資產價格上漲收益,這符合“熱錢”的投機套利本性。
據央行數據,今年5月金融機構外匯占款增加1315.64億元,增速較前四個月明顯放緩,比上月大幅下滑54%。(萬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