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低迷的背景下,不單二級市場賺不到錢,就連打新也面臨著一定的風險。隨著大盤持續調整,破發(即跌破發行價)浪潮再次來襲。
截至2010年5月11日,共有52只新股及次新股(這里指2009年6月IPO重啟后上市的個股)破發過。在始于4月中旬的這波調整中,已經有23只該類股。
《投資者報》數據研究部經過分析后發現,發行規模較大的新股及次新股破發的概率較大,因此主板破發的比例遠大于創業板及中小板。發行市盈率較高的個股,破發的可能性也更大。此外,股指走勢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破發潮通常出現在市場低迷時期。
至5月11日收盤,有11只個股離發行價只有不到5%的空間,破發近在咫尺。
首發規模較大的個股易破發
截至5月11日,2009年IPO重新開閘以來上市的個股共有229只,超過兩成共52只個股一度破發。有9只個股在上市首日便一度跌破發行價,5只個股在上市次日破發。
上述個股最低價較發行價的跌幅普遍在5%以上,平均達到10%。招商證券跌幅最大,5月11日該股最低只有21.48元,與發行價相比下跌了近31%;中國中冶的跌幅也在20%以上。
這些上市不到一年的個股中,主板個股破發的比例遠遠超過創業板及中小板個股。
2009年中以來上市的主板個股共有22只,其中13只一度破發,所占比例接近60%。創業板曾破發的個股共有17只,在創業板所有新股中僅占22%。中小板新股雖然破發的數量最多,達到了22只,但中小板新股及次新股的數量較多,因此破發比例最小,只有17%。
從發行規模來看,發行數量較大的新股及次新股,破發的可能性也較大。雖然在52只破發股中絕大多數首發數量在1億股以下,但并不能說明發行規模小的個股更容易破發,因為2009年中以來發行的個股,規模普遍較小。
事實上,首發數量在1億股以下的新股及次新股,破發的比例只有19%;而首發數量在1億股以上的則過半破發;首發數量在10億股以上的個股破發比例更是接近八成。
從首發募集金額的規模上來看亦是如此。在2009年中以來發行的個股中,募集金額在10億元以下的個股破發比例為17%,10億元以上的40%, 50億元以上的則是百分百。
這很大程度上與市場上板塊的表現有關。此前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大盤股的表現不及中小盤股。
發行市盈率高則破發可能性大
發行市盈率較高,也是破發股的一大特征。高市盈率意味著較大的泡沫和風險。
A股市場上,所有個股首發市盈率平均只有31倍左右,而52只曾破發的新股及次新股首發市盈率平均達到59倍,遠高于市場平均。其中超過50倍的共有40只,占比達到77%,最高的超過91倍。一度因高發行市盈率而遭受詬病的光大證券也在破發之列。
低于50倍的新股及次新股中,破發的概率只有13%左右。而高于50倍的136只新股及次新股中,一度破發的個股共有40只,概率近30%,比前者高出1倍多。
破發集中在市場低迷時期
這些新股及次新股首次破發的時間,主要集中在兩個時段:今年1月下旬至2月10日,以及4月中下旬至今。
對照同期大盤的走勢發現,破發潮往往出現在市場低迷時期,也就是說,市場一旦出現調整,新股及次新股也難免受到殃及。今年1月20日,上證指數下跌近3%,掀開了一輪調整的序幕,一直到2月9日,調整才結束。1月20日~2月10日期間,首次破發的新股及次新股共有26只。
4月16日起,在多項房地產調控政策出臺及股指期貨推出等因素的影響下,股指再次下跌,至5月11日已跌去近17%,在此期間,破發的新股及次新股再次涌現,共有23只。其中,5月11日上市的嘉欣絲綢在首日便跌破發行價,跌幅最大時達到2.14%。
除上述兩個突出的時間段外,2009年12月中下旬也曾出現破發股,當時大盤同樣處于回調之中。可見,在市場不振的背景下,新股并非躲避虧損的絕對避風港,打新也面臨著破發的風險。
11只股離破發不足5%距離
截至5月11日收盤,部分新股及次新股雖未跌破發行價,但離破發也僅一步之遙。
收盤價(考慮到除權除息的因素,按復權價計算)只比發行價高10%以內的個股共有25只,其中不足5%的共有11只,分別是:雅致股份、中聯電氣、南國置業、九洲電氣、魯豐股份、中青寶、陜鼓動力、羅普斯金、豫金剛石、雙象股份以及萬順股份。一旦繼續下跌,這些股票破發的可能性較大。
這11只個股的首發募集金額均在5億元以上,其中陜鼓動力及雅致股份均超過10億元。首發市盈率普遍在50倍以上,其中中青寶首發市盈率超過90倍。
從近期的表現來看,萬順股份5月6日~11日持續下跌,累計跌幅近15%,離破發僅0.27%的空間。雙象股份自上市次日4月30日至5月11日累計下跌超過28%,距離破發僅0.96%。其他個股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黃鳳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