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漫畫:外匯管理局再查外匯資金防熱錢披合法外衣隱身入境。 中新社發 葛勇 攝
作為衡量流入國內的外匯資金多少的重要指標,外匯占款的數據一直備受關注。13日,《經濟參考報》記者從國內銀行相關人士處獲悉,4月我國金融機構外匯占款增量“異常”多,突顯出短期資本流入國內的壓力在增大。與此同時,多家機構近期陸續發布報告,預警熱錢流入亞洲新興市場國家的風險在加大,監管部門須對其所引起的流動性風險更加重視。
異象:4月外匯占款增量“異常”多
“就我了解的情況,4月我國金融機構外匯占款增量異常多。”國內銀行相關人士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13日,有媒體報道稱,4月我國金融機構外匯增量達到3747億元人民幣,環比增長1000多億元人民幣。“估計可以達到這樣的高水平。”當記者求證時,該人士如此表示。
觀察外匯資金凈流入或流出的一個重要指標是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下資產項下的“外匯”一項,也就是經常所說的央行的外匯占款。但截至目前,央行尚未公布其1至4月的資產負債表的情況。
上文所提的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下的“外匯占款”是統一考慮銀行柜臺市場與銀行間外匯市場兩個市場的整個銀行體系(包括央行和商業銀行)收購外匯所形成的向實體經濟的人民幣資金投放。雖然不及央行的外匯占款“精確”,但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外匯資金流入國內的情況。
根據央行已經公布的前三個月的數據,截至一季度末,我國金融機構外匯占款余額為200590.61億元人民幣。1月、2月和3月外匯占款分別增加2981 .67億、1794 .96億和2701.5億元人民幣。若4月份的增量達到3747億元的水平,漲幅確實非常明顯。
央行日前發布的《2010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一季度,中國外匯凈流入繼續呈現上升趨勢。第一季度結售匯順差同比增長117%,2009年同期為下降73%。未來,雖然主要經濟體重新陷入衰退的可能性不大,但是金融領域風險尚未完全消除,全球經濟復蘇之路難以一帆風順,國際資本跨境流動可能出現較大波動。受此影響,未來一段時期,中國國際收支仍將面對復雜的國際環境,外匯凈流入趨勢仍將持續。
國家外匯管理局日前正式下發文件,適度壓縮2010年度境內機構短期外債余額指標總規模,共核定境內機構短期外債余額指標324億美元,在2009年指標規模基礎上調減1.5%。外匯局稱,此舉是為維護國際收支平衡,防范異常跨境資金流入風險。
與此同時,外匯局正在對“熱錢”進行全面摸底。3月,外匯局重點安排了打擊違規資金流入專項檢查工作。專項檢查于上半年在13個外匯業務量較大的省(市)展開,檢查對象主要是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個人、外商直接投資、外債項下的國際收支交易以及跨境資金流入。據外匯資本項目管理司副司長孫魯軍日前表示,目前的檢查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在調研中也確實發現了一些外資流入中存在的問題。
抄底:“低點”正是外資抄底建倉良機?
盡管近期A股表現不佳,調控政策利空房地產,但是,外資流入的熱情非但沒減少,反而高漲。高盛甚至此前曾預計滬深300指數到年底可達到4300點,較目前還有約35%的上漲空間。
據統計,Q 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 者)的 首 季 度 投 資 股 票 市 值 為548 .42億元,比去年第四季度的559.17億元減少了10.75億元,減少幅度為1.93%。但若剔除恒生銀行因限售股解禁持股的興業銀行部分,Q FII的首季度持股市值為312.46億元,比去年四季度的301 .55億元增加 了1 0 .9 1億 元 , 增 加 幅 度為3.62%。Q FII連續3個季度增倉,持倉市值上升至2007年四季度以來最高水平。“現在A股不太好,但這也預示著未來它的上漲空間很大。”中國建設銀行高級研究員趙慶明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
而作為香港的追蹤新華富時中國A 50指數的指數ET F基金,安碩A 5013日共吸引了近30億港元的資金涌入。13日,其收盤價漲至12 .6港元,較11.62港元的收盤凈值為高出近1港 元 , 二 級 市 場 溢 價 率 高達8.43%。足可見海外投資者對投資A股的熱情程度。
“而房地產方面,目前的政策確實利空房地產,但是由于外商直接投資(FD I)政策的放寬,外資房地產企業投資國內的機會還是很多的。這也構成了流入國內資金的一部分。”趙慶明說。4月14日,《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的若干意見》正式公布,主要內容包括進一步下放外商投資審批權、放寬個人外商投資審批等。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張明撰文表示,從國內因素來看,一方面,盡管3月份出現了多年來首次月度貿易逆差,但市場普遍預期這僅是短期內貿易條件惡化所致,未來幾個月將重新出現貿易順差。出口增速的改善以及人民幣升值的外部壓力,使得人民幣升值預期逐漸增強;另一方面,盡管3月份C PI增速有所回落,但綜合考慮豬肉價格在未來將會步入上升趨勢、輸入性通貨膨脹壓力增大以及基期效應,C PI增速有望在7、8月份達到4%左右,中國央行在第三季度加息的可能性很大,這會進一步拉大中美之間的利差。此外,盡管中國政府正在陸續出臺針對房地產市場的宏觀調控措施,但至少在2010年第二季度,中國股市與房地產市場的資產價格可能進一步上升。
“綜合匯率升值預期、利差與資產價格上升預期,我們認為,在未來半年時間內,短期國際資本可能持續流入我國,從而給央行帶來更大的沖銷壓力,以及給國內物價與資產價格造成上行壓力。”張明說。
警示:多家機構預警熱錢流入亞洲
展望整個亞洲,短期資本涌入的壓力不止發生在中國,很多新興市場國家也面臨同樣的風險。“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加速了資金流入亞洲地區的進程,包括新加坡、韓國等地的貨幣近期都發生著不同程度升值,突顯出資金對亞洲的青睞。”中國銀行分析師石磊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
多家機構已經發布報告預警了這一趨勢。聯合國亞太經濟社會委員會日前發布的報告指出,美國與失業搏斗之際,歐元區又爆出希臘危機,震動市場,資本加速從西方流入東方。歐元區、英國、美國和日本的官方利率均接近零,這令全球流動資金充裕,急欲找尋更高回報的投資。熱錢流入正在加劇亞洲通脹與資產價格上升風險,而這已成為該地區目前“主要的短期增長威脅”。
該委員會執行秘書長諾埃琳·海澤還稱目前風險最大的國家包括中國、印度、新加坡、印尼和韓國。“由于亞洲至今沒能打造出深厚、流動性高的債市來穩定增長,這就意味著大量流入亞洲的資本,最終只會進入股市和房地產。”報告稱。這份報告建議,各經濟體需通過提高存款準備金或征收金融交易稅等措施,來控制外部資本的流入和流通。
渣打銀行經濟學家全球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籟思也直言,有一個問題正在世界許多新興經濟體中滋生蔓延。許多國家,無論其大小如何,正處于資本大舉流入與全球流動性泛濫的接收端。這些資本的流入是全方位的,包括銀行貸款、直接與組合型投資,以及隨利率變化而亦步亦趨的熱錢。流入這些市場的多數資金通常最終成為股票或房地產,從而加大這兩個領域的通脹壓力。而且,熱錢流動能一直持續到投機誘因消除為止。該誘因持續的時間越長,造成的問題就越大。正如金融危機前過剩流動性誘發西方發達經濟體的諸多問題一樣,過剩流動性也是觸發新興經濟體新一輪金融危機的潛在隱患。
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太區總監A noopSingh在發布IM F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地區經濟展望》時也直言,到目前為止,流入亞洲的資金反映了亞洲和其它地區增長的差異,但是一定要確保這不會導致過度繁榮之后所造成的衰退。(記者張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