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融券是我國證券市場的一項創新業務,相關制度設計既借鑒了境外成熟市場的經驗教訓,又有適應于我國證券市場環境的自身特色。因此,投資者在進行融資融券交易前,要對我國的融資融券業務規則有全面的了解,仔細閱讀《風險揭示書》的內容,充分認識其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并掌握相關的風險防范方法。
一、未雨先綢繆,參與融資融券交易前應充分認識可能存在的風險
同普通證券交易相比,融資融券交易不僅具有普通證券交易所具有的政策風險、市場風險、違約風險、系統風險等各種風險,還具有其特有的風險:
1、證券公司是否具有開展融資融券業務資格的風險。投資者在開戶從事融資融券交易前,必須了解所在的證券公司是否具有開展融資融券業務的資格。
2、證券投資虧損放大風險。融資融券交易利用了一定的財務杠桿,放大了證券投資的盈虧比例。不過,根據交易所相關規則,融資保證金比例不得低于50%,股票折算率最高不超過70%,因此保證金比例通常要高于0.5,投資虧損放大倍數較舉例情況要低。融券業務也同樣存在風險放大的情況。
3、被強制平倉的風險。通常,強制平倉的過程不受投資者的控制,投資者必須無條件地接受平倉結果;如果平倉后投資者仍然無法全額歸還融入的資金或證券,還將繼續被追索。
4、授信額度足額使用的不確定性風險。授信額度是客戶可融資融券額的最高限額,如果證券公司融資、融券總額規模或證券品種融資融券交易受限,則存在授信給投資者的融資融券額度在某一時點無法足額使用的可能。
二、合理利用財務杠桿,控制投資虧損放大風險
客戶在進行融資融券交易前,應充分評估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合理利用財務杠桿,將虧損控制在自己的承受范圍之內。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投資者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減少融資融券授信額度申請,或者部分使用授信額度。
三、持續關注維持擔保比例指標,防范強制平倉風險
目前交易所定的最低維持擔保比例為130%,即客戶信用資金賬戶的維持擔保比例低于130%且未按期補足差額時,證券公司有權啟動強制平倉程序。因此,為防范強制平倉風險,投資者與證券公司通常會在融資融券合同中約定,證券公司應履行通知義務,但投資者對自己信用賬戶資產負有謹慎、注意責任,即投資者有義務隨時留意自己的賬戶資產價值的變動情況,并保持手機、家庭電話、郵箱等聯系渠道通暢,以防止因未及時補倉而被強制平倉。
四、理解自身權利和義務,審慎參與融資融券業務
融資融券業務具有專業性強、杠桿高、風險大的特點,客觀上要求參與者具備較高的專業水平、較強的經濟實力和風險承受能力,不適合一般投資者廣泛參與。在監管部門和證券公司方面,將建立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政策和實施細則,將適當的產品銷售給適當的客戶,保護投資者權益。
在投資者方面,則應當通過參與風險測評、全面理解業務合同要點等,客觀評估自身的經濟實力、產品認知能力、風險控制能力、生理及心理承受能力等,審慎決定是否參與融資融券交易。(深交所投資者教育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