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9只新股發行,本周10只申購。新股正集中加速擠趕2009年這最后一班車。
年關將至,投資者迎來的不是跨年度行情,而是市場震蕩萎縮,伴隨著的還有新股加速擴容。數據統計顯示,上周共有9只新股完成發行,共計募集資金約211.5億元;而本周又將有10只新股進行申購。此外,繼中國北車后,又一大盤IPO(首次發行新股)中國重工今日上市。如此密集的新股發行在歷史上也頗為罕見。
現象IPO“撞車”頻現
自11月底開始,新股發行逐步呈現加速之勢,而以往滬深兩市發行互不重疊的慣例被打破。上海證券交易所連續發行中國重工、深圳燃氣、北車股份等大盤股;同時,深圳市場創業板和中小板發行也未有任何間斷跡象,其數量甚至還大幅增加。
繼上周9只新股發行后,本周共有10只新股發行,其中周三發行的8只創業板股票和周五發行的2只中小板股票將出現申購撞車;而周五發行的中小板又會和12月21日發行的大盤股中國北車出現申購撞車。
與此同時,大盤股的發行也出現“擠車”之勢。又一大盤中國重工IPO將于今日上市。
統計顯示,中國重工已是最近一個多月以來的第四只大盤IPO,此前的11月30日,華泰證券IPO過會,預計募資超過120億元;12月4日,中國重工確定發行價,實際募資147億元,將于今日上市;12月11日,中國北車啟動推介詢價,募資總額或超180億元。
另外,管理層審核速度也在加快。上周五晚,證監會發行部和創業板發審部分別密集公布了多家公司的發審進展。其中發行部共有5個公告,創業板發審部則有7個公告。經記者統計,至目前發行部本月共召開8次發審會,對16家公司的首發上市申請進行審核,創業板發審委共召開9次發審會,審核16家創業板企業的IPO申請。
疑慮
管理層打壓股市?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后,宏觀政策的定調給市場吃了一顆“定心丸”,正在投資者期盼跨年度行情之際,新股擴容卻呈加速之勢,給市場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上周,滬深兩市的成交量明顯萎縮,兩市日均成交金額跌至1546.6億元,同比減少三成多,有分析人士直指造成縮量的主要原因便是新股的密集發行。
于是,便有投資者產生疑問:IPO集體加速是管理層刻意通過擴容打壓股市?對此,著名私募人士、圓融投資執行董事冉蘭對本報記者表示,其中主要原因是IPO申請會計制度所致。
據冉蘭介紹,對于IPO申請公司和承銷機構來說,12月31日是一個重要的“關口”。如能在此日期前順利過會并拿到發行核準文,則可擇機進行發行;若在此日期前過會卻未拿到發行核準文,則會順延一個月,即在此后一個月內拿到核準文,則該材料仍然有效;若1月底仍未拿到發行文,則要補2009年年報財務數據等相關內容,但年報一般要到4月份才會出來,故中間將有三個月左右的發行空當。
“如果錯過了這個檔期,則很多資料都要重新準備,這無疑將增大上市申請公司和承銷商的工作量和成本,這就迫使他們在年底加速沖刺。”冉蘭指出。
“這是客觀事實所造成的”,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告訴本報記者,事實上每年的年末都會存在IPO申請“趕車”的現象,“最近發得多,主要還是管理層認為市場條件具備”。
影響
抑制還是助長泡沫?
對于新股擴容加速導致市場成交萎縮之說,冉蘭指出這跟年底資金回籠有關。不過他同時認為,這其中倒有管理層想借此調控市場結構的意味。據他分析,首先創業板第一批市盈率高估,題材股被炒得厲害,局部泡沫比較多。管理層有加大供給來抑制風險的意圖。“至少可以起到稀釋資金的作用嘛。”
不過李大霄的觀點卻截然相反,他認為“泡沫正源源不斷地從新股輸入市場”。他對此的解釋是,市場正是利用了很多投資者對新股的狂熱追捧,從而對新股進行了過高定價,比如高達50-60倍市盈率的新股比比皆是,而創業板更是“高燒”得厲害。
“這其中又有三個源頭”,李大霄進一步分析表示,在二級市場上,炒新一族對新股的狂熱會推高其價格;其次,打新一族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會加入打新行列,助長新股行情;另外,上市公司和承銷商會利用炒新者的心態,順水推舟,從而使得新股往往得以非合理高價發行。
14日,招商證券成為年內首只“破發”新股,但李大霄認為,這還不足以令投資者產生警惕,“只有出現大面積新股破發,眾多投資者被套牢才會出現反思,不過到時就悔之晚矣!”
對于市場影響,冉蘭表示,市場擴容對投資者會有心理影響,他們會借此去揣測管理層的意圖。“這只會在短期內影響市場波動,改變不了市場核心格局”。
李大霄則強調,市場擴容要注重雙向,在加快融資速度的同時,也要加速引入新基金等增量資金的入場。“這就要考驗管理層平衡的藝術”。(記者黃應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