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東盟與中日韓(10+3)財長昨日發表聯合公報宣布,規模為1200億美元的亞洲區域外匯儲備庫將在今年底前正式成立并運作。
其中中國與日本各出資384億美元,同為最大出資國,韓國出資192億美元,分別占儲備庫總額的32%、32%和16%,其余20%則由東盟10國承擔。而東盟各國的出資份額在上月9日舉行的東盟財政部長會議上已經基本確定。
公報顯示,“10+3”財長不但就區域外匯儲備庫的出資份額、借款方式和監督機制等所有要素達成共識,且一致同意盡快建立獨立的區域監督機構,以監控和分析區域經濟狀況并支持區域外匯儲備庫決策。
此外,“10+3”財長同意成立一個專家咨詢委員會,與亞洲開發銀行和東盟秘書處緊密合作,加強現有的監督機制,為區域外匯儲備庫的監督機制搭好框架。
公報指出,籌建區域外匯儲備庫有兩個核心目標:一是解決區域內的短期資金流動困難;二是作為現有國際金融機構的補充。下一步,“10+3”財長將共同努力以使儲備庫在年底前運作。為此,“10+3”財長已要求其副手們制定儲備庫運作細則和執行方案。
公報強調,面對目前嚴峻的全球經濟形勢,各國應共同努力增強市場信心,保持金融穩定并阻止經濟進一步下滑。此外,各國還需對甲型H1N1流感疫情擴散這一新的威脅可能帶來的影響保持警惕。
2007年5月,在“清邁倡議”的基礎上,東盟和中日韓財長會議提出了成立亞洲外匯儲備庫設想。
今年2月22日,東盟和中日韓特別財長會議同意,將區域外匯儲備庫規模從800億美元擴大至1200億美元,積極加強區域財經合作,共同應對危機。
新聞分析
各國出資額主要取決于該國外儲
“亞洲區域外匯儲備庫中,各國出資多少主要因素還是取決于該國外匯儲備情況。”亞行駐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昨日對記者表示,這一計劃的基本框架之前就已經確立。
2007年5月,東盟與中日韓達成建立自我管理的外匯儲備庫作為“清邁倡議”多邊化的形式。計劃規定,各成員國央行分別劃出一定數量的外匯儲備建立區域外匯儲備基金,在非危機時期由各國自行管理各自的出資,在危機發生時則集中用于以貸款的方式提供短期資金救助。
“可以看出,這一協議是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前達成的,但隨著金融危機破壞力不斷加大,亞洲國家加強區域金融和貨幣合作的意愿日趨強烈,更加期望區域外匯儲備庫的盡快建成。”莊健解釋稱,該區域外匯儲備庫建成后,將有助于向出現流動性困難的成員提供資金幫助。但莊健同時指出,亞洲區域外匯儲備庫建成后,如何有效管理和使用才是關鍵。
商報記者 姚鈺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