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去年年底發布的《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點辦法》的規定,有41家基金公司達到試點辦法所提及的硬性條件,但業內人士表示,專戶理財資格不是達到條件就可以獲得的,肯定還會有一個很激烈的競爭,估計第一批獲得資格的不會超過10家。
“我們估計,第一批獲得專戶理財資格的基金公司不會超過十家。”一家具有社保理財資格的基金公司對是否能拿到專戶理財資格并不樂觀。據了解,基金公司目前都紛紛上報專戶理財資格申請,一些基金公司甚至已抽調優秀基金經理成立專門的專戶理財部門。在繼社保理財資格、年金投資管理資格后,基金公司又增加了一個需要攻堅的“資格申請戰”。
根據去年年底發布的《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點辦法》的規定,有41家基金公司達到試點辦法所提及的硬性條件,但業內人士非常肯定地說,專戶理財資格不是達到條件就可以獲得的,肯定還會有一個很激烈的競爭,估計第一批獲得資格的不會超過10家。
“如果今年監管層對新基金發行的政策仍然采取嚴控的話,基金公司能否在管理規模上有較大的發展,基金公司之間的管理排名座次變化就要看專戶理財了,這一塊的市場相當大。”一位市場部負責人如此分析。他透露,目前基金公司普遍采用“投資顧問”方式與銀行合作,由銀行募集資金,由基金公司做投資顧問。
其實,所謂的投資顧問就是實際的投資管理,但由于監管上的限制,基金公司不能真正進行操作,基金公司得到的管理費用也比較少。在拿到專戶理財資格后,基金公司與銀行的合作也就名正言順了。“以后基金公司可以不發新基金也照樣過得很滋潤,由銀行作為募集者,我們作為管理者。”
事實上,借道銀行、信托甚至保險,基金公司早已繞開“不批準新基金發行”這道坎,最為流行的就是“投資顧問”。有人士預計,今后,投資顧問這一形式還會大面積存在,畢竟能拿到專戶理財資格的公司是少數,而基金的投資顧問資格不需要審批,具體業務也只是備案制。
不過,有基金業內人士憂慮,無論是“投資顧問”還是“專戶理財”都要仰仗銀行,在嚴控公募基金規模的思路下,銀行一步步向基金業務滲透,本已相當弱勢的基金公司今后更加會成為銀行的附庸。
另一方面,雖然基金公司積極備戰專戶理財資格選拔,但對這類沒完沒了的資格審查批準,基金公司相當不滿。
有人士指出,基金公司專戶理財是在社保資金和年金管理業務開始多年后才正式獲批,此前,眾多基金公司都經歷了多次的過關斬將才拿到這些資格。“社保和年金管理其實就是專戶理財,只不過對象有一些特殊性而已,有了社保資金管理資格或者年金管理資格是不是就可以自動獲得專戶理財資格?是不是可以免掉一些不必要的程序?”有業內人士提出這樣的疑問,這類疑問早在年金選秀時就有人提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