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中乱码,青青青国产最新视频在线观看,无遮挡免费一级毛片视频,激情国产原创在线观看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專家專欄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采購商
發展要聞  -京滬高鐵新建21站收益率不高于8% 面臨運營體制與聯網跨線考驗 -外資再次被限制進入房地產二級市場 -勞動部:農民進城就業禁設歧視限制 禁用月薪面議字樣 規定全文 -"嫦娥一號"11月下旬傳回語音圖 中國成功邁入月球俱樂部 專題 -港交所將與外管局簽有關"港股直通車"協議 人民幣匯率突破7.45 -"嫦娥一號"成功進入工作軌道 開始繞月探測 首張照片將是黑白片 -中國駁"人權觀察"指責我限制外媒采訪奧運 提供更多出入境便利 -最牛散戶公司涉嫌逃稅2000萬 邯鄲農行金庫被盜案:原副行長受審 -中國擬用飛機海上追臺風 未來臺風要減5% 臺風琵琶向西南移動 -中石油兩交易日套牢839億 購買者全虧 阿里巴巴市值躍網企之首
解讀:百姓投資黃金有哪些選擇 投資多少為宜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11 月 08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俗話說:買漲不買跌。金價越是一路走高,普通百姓越按捺不住投資黃金的熱情。盤點下來,現在供老百姓投資黃金的渠道已經較為豐富,非實物和實物金投資構成了兩大基本體系。至于投資多少為宜?專家表示,一般家庭配置資產比例的10%就足夠了。

    銀行的“紙黃金”一直是這類投資品的主角。

    繼興業銀行之后,11月6日深圳發展銀行與上海黃金交易所合作推出個人實物黃金投資產品“聚金寶”。此次深圳發展銀行推出AU99.99、AU100g兩個品種,交易起點均為100克,交易手續費為成交金額的0.2%。

    深圳發展銀行北京分行私人理財部經理楊冰介紹,雖然“聚金寶”為投資者提供了提取黃金實物的機會,不過提取之前投資者要慎重考慮,因為提取需要交納一定的手續費,而且將來一旦再想賣還給銀行還要交納鑒定等諸多費用。

    此外,中國銀行上海分行推出國內首只個人黃金期權產品。根據投資人賣出黃金期權和買入黃金期權的不同,分為“兩金寶”和“期金寶”兩個產品。“黃金期權”實際上是一種買賣雙方通過支付期權費方式,約定在未來依據協定價格買賣一定量黃金的交易方式。由于其具有交易靈活、風險可控、杠桿放大等功能,這些年在國際市場上的應用十分廣泛。

    上海黃金交易所還推出了黃金T+D交易,個人投資者可以通過金交所會員進行參與。一般來說,個人只要交納10%的保證金就可以進行這種類似杠桿交易的投資。

    當然以上這些還不是最刺激的,在民間一種放大倍數更驚人的保證金交易異常活躍。威爾鑫黃金投資首席分析師楊易軍告訴記者,這種交易在我國的主要產金區,如山東、河南、福建等省尤其受歡迎,放大的杠桿倍數至少在50倍以上,成交額遠大于那些陽光下的黃金投資。

    實物金中,投資型金條由于價格最接近成本因而受到關注。

    工行、招行、興業等都推出了實物黃金投資產品。如工商銀行的“如意金”,建設銀行的“龍鼎金”金條等。有的銀行則代理金銀生產公司生產的金條,如招商銀行代理高賽爾標準金條。

    部分銀行的實物黃金投資產品僅是向投資者出售黃金實物,銀行不提供免費保管和回購服務。投資者就好像在黃金商店購買黃金飾品一樣,買單后需要將金條抱回家。

    針對實物黃金變現不便的問題,一些銀行陸續開通了實物黃金的回購服務。

    除了投資型金條外,還有一種收藏型金條,很多重大題材都被納入其中,如“嫦娥一號”、生肖、奧運金條等。專家表示,這類金條一般價格昂貴,如果不是權威機構發行,投資者最好不要參與。而一些金銀首飾的加價率更高,投資功能更要遜色許多。殷鵬
來源: 中國證券報

相關文章:
深發展確立黃金業務領先發展策略
紐約商交所黃金期價再創近28年來新高
黃金期貨全國巡講本周在滬拉開序幕
緊追黃金走勢 紐約白銀創下18個月高點
投資黃金操作有門道:看到利潤同時應看到風險
原油黃金齊飆升 倫鋅受感染走高升
金交所將簡化黃金T+D品種交易程序
西漢志金評:原油大幅下挫,黃金借機調整
國內黃金價格高位回落
圖片新聞:
中國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出爐 杭州居首北京第九(名單)
圓明園古建修復工程爭議聲中重新啟動 整體修復計劃尚待批準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2008年公務員考試資訊大全/ 考研資訊大全
· 中國“嫦娥一號”探月
· 中國減災救災行動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農業發展報告/ 全國農業統計報告/ 農業投資政策及項目
· 中國工業化進程報告
· 2007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