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是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兩周年后的首個交易日。兩年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已從匯改時的8.11:1,最高上升至近日的7.5636:1。相比兩年前,以使用人民幣兌換1美元計算,約少花5角4分錢。
匯改后,人民幣匯價總體呈現“小碎步”攀升、不斷創新高的態勢。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已越發顯示出市場供求的推動力,連續突破了7.8:1,7.7:1和7.6:1等整數關口。
其實,自2005年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啟動以來,中國就一直強調按照主動性、可控性、漸進性的原則,完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積極發揮市場供求的基礎性作用。
為進一步增強人民幣匯率的彈性,央行于今年5月18日宣布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交易價浮動幅度由千分之三擴大至千分之五。這是央行自1994年以來對人民幣對美元匯價幅度的首次調整。
此后,人民幣匯率浮動彈性得以進一步增強,與國際主要貨幣之間匯率聯動關系明顯。到7月23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已從7.6804:1上升到7.5642:1。
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趨勢也十分明顯。數據顯示,5月18日至7月23日,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共有46個交易日,其中人民幣匯率有32個交易日升值,14個交易日貶值。這其中人民幣匯價單日升值幅度最大的是6月12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比上一個交易日上升310個基點。
不過,從總體來看,“穩健”仍然是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中的基本要求。人民幣幣值穩定有兩個含義:一是要控制通貨膨脹,就是對內購買力要穩定;二是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就是對外也要比較穩定。
人民銀行行長助理易綱曾經表示:“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它的目標是為了保持幣值穩定。保持幣值穩定,可以促進和保持宏觀經濟比較平穩的增長。”
今年5月18日央行宣布擴大人民幣對美元匯價波幅時,央行有關負責人就強調說,擴大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浮動區間是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一項制度性建設措施,有利于平滑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性,并不意味著人民幣匯率大幅波動,更不意味著大幅升值。而是按照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的原則,完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發揮市場供求在人民幣匯率形成中的基礎性作用。
從另一個角度講,人民幣匯率的大幅波動,也不利于中國經濟的發展。隨著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深化,人民幣匯率的彈性不斷提高,進一步加強外匯市場的風險管理已成為今年來外匯市場制度建設的重中之重。央行已提出,要利用國際先進技術,建立中國外匯市場的風險管理平臺。要在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建立、健全風險基金制度,防范和化解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
中國銀行金融專家譚雅玲認為,如果人民幣匯率一味單向波動,就要警惕投機資本惡意炒作人民幣,對此政府應該加強監管。央行及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近日已強調,當前應加強對跨國資本流動的監管,尤其要加強對短期資本流動的監管。
人民幣匯率的大幅波動也可能給中國帶來外部振蕩。經濟學家劉鶴指出,中國作為制成品的主要供給國,人民幣匯率的變動會給全球物價產生影響,而這種影響又會折射到中國,對中國經濟產生壓力,使失業、產能過剩問題凸顯。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魏本華近日在回顧十年前發生的亞洲金融危機時也表示,這一危機帶來深刻啟示就是應該以穩健、有序的方式實施資本管制的自由化。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他強調,中國仍應堅持主動性、漸進性、可控性原則,穩步推進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記者張旭東 姚均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