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金融學會理事會新任會長、中國銀行行長李禮輝7日指出,全球出現的流動性過剩導致金融資產膨脹,金融資產的泡沫化威脅世界各國,特別是新興市場的安全。
李禮輝是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國際金融學會第四次代表大會暨2007年學術年會上作此表示的。
李禮輝說,從貨幣發行的增長看,1997年以前全球貨幣供應量與GDP的相對比例保持平緩上升的趨勢,1997年以后則以驚人的速度擴張。從1997年到2006年,全球主要經濟體M1與GDP的相對比例,美國從40.6%提高到53.3%,歐盟從24.1%提高到44.6%,日本從29.5%提高到78.5%。過去10年,全球狹義貨幣M1與GDP的相對比例上升了50%以上,廣義貨幣M2與GDP的相對比例上升了30%以上,這是一個快速的貨幣全球化、全球貨幣化的過程。
他說,全球流動性過剩最直觀的表現是,大規模的短期資本跨國流動追逐高回報,使得房地產、股票等資產價格被大幅推高;大量的資金流向國際大宗商品市場,推動了資源型商品價格的飛漲;大規模的資本參與杠桿收購,提高了資本市場并購的溢價水平。
李禮輝指出,流動性過剩導致金融資產膨脹,金融資產的泡沫化威脅各國金融的安全。全球出現的流動性過剩導致國際金融資產規模與交易量急劇膨脹,價格波動幅度擴大。在歐洲國家以及亞洲新興市場,房地產價格持續上漲,全球股票指數更是連創新高。金融資產適度發展有利于推動經濟增長,泡沫化擴張則積聚著破滅的風險,從而可能威脅全球的金融穩定。特別是當前新興市場迅速開放,資本流入規模擴大,但金融管理并不成熟,經濟基礎相對脆弱。一旦市場出現負面信號或者發生重大的政策、社會變動,可能引起資本大規模外逃,資產價格大幅度下跌,對經濟和金融將產生嚴重沖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