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東獨享378億元賬面收益,保險公司獲益174億元
作為目前上市公司使用最為頻繁的融資手段,定向增發不僅為上市公司籌集了急需的資金,也為參與認購的各路機構帶來豐厚的回報。統計數據顯示,自去年2月以來,定向增發為參與認購機構帶來了超過805億元的賬面收益。上市公司大股東、保險公司、基金公司,是這場定向增發“大餐”中最大的贏家。
牛市為定向增發提速
本報信息部統計,自2006年2月,以鞍鋼股份首開的定向增發熱潮啟動以來,共有74家上市公司完成定向增發,共融資622億元。其中,2007年頭三個月的數量達到了22家之多,相當于去年全年的42.3%。實際上,定向增發的提速,自去年12月份就已經顯露無遺,當月共有13家公司實施定向增發。
當然,定向增發節奏一方面與有關部門的核準效率有關,而更為重要的一個原因還在于,市場的強勢上漲,使得定向增發的吸引力顯著增強。出于對后市的樂觀預期,機構參與的積極性大幅提升。
與此相反,去年下半年,在大盤持續數月的調整過程中,共有多家上市公司中止了定向增發的融資計劃,股價低于增發價正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如豐原生化于去年三季度末發布公告稱:“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方案已經今年6月15日公司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并上報中國證監會。但鑒于近期公司股票價格一直低于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方案的發行價格,為此,公司已經撤回非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文件。”
三大機構分享數百億紅包
隨著市場的逐漸走強,定向增發對機構的吸引力顯著增強。盡管參與定向增發機構的持股鎖定期至少有一年,從而增加了認購的風險,但不斷提升的樂觀預期,卻為定向增發的熱銷提供了更為充分的理由。
這種樂觀的預期,除了來自擬定向增發公司股價的上漲外,還來自這些機構從已經參與的定向增發中的獲利,其中最為明顯的例子當屬中信證券。
2006年11月6日,中信證券股價跌破14元,創出階段性低點;不過,也正是從這一天開始,該股正式踏上大幅飆升的征途。到2007年3月13日,中信證券一舉越過43元大關,以43.36元報收,短短3個多月時間,漲幅超過200%。而當初參與中信證券定向增發的機構賬面收益也急劇增長,其中,中國人壽賬面盈利一度高達120億元,中國人壽的大股東中國人壽集團也有51.5億元的浮動盈利。
不過,從賬面盈利來衡量,保險公司僅僅是定向增發的第二大受益者,最大的受益者還要數上市公司的大股東。
大股東賺得最多
統計顯示,自2006年以來,定向增發共為參與認購的機構派發了超過805億元的紅包(以本周三的收盤價計算)。其中,共有11家上市公司大股東參與了子公司的定向增發,賬面盈利高達377.79億元。僅上汽集團一家,就從上海汽車定向增發中獲得了237.77億元的紅包。此外,海馬汽車、云南冶金集團、云南銅業集團,也分別從旗下上市公司定向增發中分享了超過200億元的浮動盈利。
除上市公司大股東外,保險公司也充分發揮其資金優勢,成為定向增發的一位大客戶。盡管保險公司及旗下的資產管理公司,僅參與了25家上市公司的定向增發,累計次數也僅有32次,但其總的賬面盈利卻達到174億元,賺錢效應相當明顯。
與前兩大參與者相比,證券投資基金也相當積極。從2006年以來,證券投資基金累計參與了120次定向增發,高居各種類型機構的榜首。其中,南方、博時、易方達、廣發、華安等基金公司充分顯示出資金及資源的優勢,成為定向增發的主力軍。從目前賬面盈利來看,南方基金最高,達到了14.52億元;廣發基金排名其次,為8.43億元;易方達、博時、華安依次為8.06億、6.73億和4.46億元。 (萬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