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毛澤東個人文化結構有中國傳統文化、西方文化、馬克思主義等成份。在人生歷程中,毛澤東的各種文化成分的比重和地位在其結構中不斷演化,由此產生了他發展著的文化觀念,使得他對于知識分子的這一社會角色的認識和期望發生著演變。
關鍵詞:毛澤東 文化 知識分子
如果剖析毛澤東的思想文化結構,可以看到其中有中國傳統思想文化、西方思想文化、馬克思主義幾種成份。這種“色譜”是他那個時代社會文化演變的折射,具有共性的一面。但是,毛澤東又是一個極具個性的特體。他是一個理論型的革命家,也是一個實踐型的學問家,他沒有自己專攻的“術業”,在其“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一生中,這幾種成份的比重和地位處于變化中,由此產生了他變動著的文化觀念,在邏輯上又直接延伸出他對知識分子的認識和評價。
一、對中國傳統主流文化的批判,對于西方文化的學習,使青年毛澤東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成為革命的知識分子典范
以1911年到長沙求學為界,18歲之前的毛澤東在封閉的鄉下求學,所接觸的主要是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經典大義,諸如“四書”、“五經”之類,從而形成了他一生堅實的文化底色。但是,他更以濃厚的興趣涉獵《水滸》等農民造反的文學作品,加以耳濡目染不平等的社會現實,使毛澤東在青少年時期就顯露出強烈的叛逆性格,形成了對中國傳統主流社會及其文化強烈的否定態度。
1911年春天,毛澤東到長沙自修,1913年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師范學校(次年并入一師),從此開始多層面地接受西學。這些以西方資產階級思想為主的社會政治思潮,給他的成長歷程打上了深刻烙印——“我的政治思想在這個時期開始形成?!?1920年以前,在青年毛澤東的思想文化結構中,西方近現代社會思潮要素占據主導地位。正是出于對于各種西方文化思想的認識和鑒別,引導毛澤東在1920年末1921年初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
在與美國作家埃德加·斯諾的談話中,毛澤東勾畫了自己思想理論演變的軌跡。毛澤東本人稱,在自己人生“容易接受的年齡”階段,他主要學習的既不是馬克思主義,也不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而是西方哲學人文思想?!拔易x了許多的書,學習了世界地理和世界歷史。我在那里第一次看到一幅世界地圖,懷著很大的興趣研究了它。我讀了亞當·斯密的《原富》,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和約翰·穆勒的一部關于倫理學的書。我讀了盧梭的著作,斯賓塞的《邏輯》和孟德斯鳩寫的一本關于法律的書。我在認真研讀俄、美、英、法等國歷史地理的同時,也閱讀詩歌、小說和古希臘的故事?!?“在這個時候,我的思想是自由主義、民主改良主義、空想社會主義等思想的大雜燴?!?針砭時弊、再造世界的西學使青年毛澤東耳目一新,他的學習態度既熱切又認真,從對泡爾生的《倫理學原理》一書所作密密麻麻的批注可見一斑。關于這段學習的作用和影響,毛澤東后來曾經指出:“只因那時我們學的都是唯心論一派的學說……它使我對于批判讀過的書,分析所接觸的問題,得到了啟發和幫助” 雖然他后來更看重馬克思主義的書籍諸如《共產黨宣言》、考茨基的《階級斗爭》等對自己的影響,但是,如果沒有早期接受的資產階級思想作基礎,毛澤東是不可能從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直接跳躍到馬克思主義的。毛澤東后來也多次提到學習西方哲學的重要性,從“二元對立”的哲學觀點出發,他強調不懂西方哲學,就不會真正懂得馬克思主義:“真理是跟謬誤相比較,并且同它作斗爭發展起來的?!?/p>
從1920年籌建中國共產黨開始,毛澤東就成為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關于這一轉變及其歷史原因,他在建國前夕的著成的《論人民民主專政》中作了精彩的注解,毛澤東刻畫近代以來中國進步人士的思想軌跡時說:
“自從一八四○年鴉片戰爭失敗那時起,先進的中國人,經過千辛萬苦,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那時,求進步的中國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書也看。向日本、英國、美國、法國、德國派遣留學生之多,達到了驚人的程度。國內廢科舉,興學校,好像雨后春筍,努力學習西方。我自己在青年時期,學的也是這些東西。這些是西方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文化,即所謂新學,包括那時的社會學說和自然科學,和中國封建主義的文化即所謂舊學是對立的。學了這些新學的人們,在很長的時期內產生了一種信心,認為這些很可以救中國,除了舊學派,新學派自己表示懷疑的很少。要救國,只有維新,要維新,只有學外國。那時的外國只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是進步的,它們成功地建設了資產階級的現代國家。
帝國主義的侵略打破了中國人學西方的迷夢。很奇怪,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學生呢?中國人向西方學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總是不能實現。多次奮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樣全國規模的運動,都失敗了。國家的情況一天一天壞,環境迫使人們活不下去。懷疑產生了,增長了,發展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震動了全世界。俄國人舉行了十月革命,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過去蘊藏在地下為外國人所看不見的偉大的俄國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革命精力,在列寧、斯大林領導之下,像火山一樣突然爆發出來了,中國人和全人類對俄國人都另眼相看了。這時,也只是在這時,中國人從思想到生活,才出現了一個嶄新的時期。中國人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中國的面目就起了變化了。
……就是這樣,西方資產階級的文明,資產階級的民主主義,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在中國人民的心目中,一齊破了產。”
意味深長的是,馬克思主義最初就是作為西方社會、政治思潮的一種而傳播進中國的,只是后來由于它是用來謀求解決中國問題的“根本解決”,它才從西方文化中獨立出來,成為當時先進知識分子的文化選擇和中國共產黨的理論旗幟。如果沒有深厚的西方文化、哲學、歷史等多方面的修養,要真正理解馬克思列寧主義是根本不可能的。并且作為一種異質文化,要使馬克思列寧主義真正掌握群眾,服務現實革命斗爭,就必須把它轉換為中國人喜聞樂見的形式。所以,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和革命領袖必須兼備中國傳統文化和西學兩種文化素養。這正是毛澤東高于他人之處。毛澤東在理論上上成功地完成了馬列主義的中國化,創立了毛澤東思想這一種現代文化成果;在實踐中則以馬列主義為指導,勝利地領導了中國革命。
對傳統文化的批判、對西方人文學說的吸收、對馬克思主義的接受,使得青年毛澤東既沉浸于對文化廣泛涉獵、深入研究和慎重選擇的學術理論活動中,更躬身實踐,希望把先進的文化理論付諸現實,改造舊中國。青年毛澤東特別注意思想意志對社會變革的作用,特別推崇知識分子為歷史變革的先鋒。他認為中國思想界乃至整個社會“積弊甚深,思想太舊,道德太壞……遍地皆污……五千年流傳至今,種根甚深,結葉甚固,非有大力不易推陷靡消”,“當今之世,宜有大氣量人,從哲學倫理學入手,改造哲學改造倫理學,根本上變換全國之思想!”中華民族的出路就是靠新型知識分子“先研究哲學倫理學,從其所得真理,奉以為己身言動之準,立之為前途之鵠,再擇其合于此鵠之事,盡力為之,以為達到之方?!?向往救國救民,追求救國救民真理,青年毛澤東的思想和實踐歷程成為革命知識分子的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