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煤山”蝶變“花果山”
白襯衫,灰西褲,52歲的“新農人”楊兆新衣著頗為考究。
聞著手邊一束白色蝴蝶蘭,老楊時不時捋一捋潔白的衣領:“瞧!一整天了都不見臟,小煤村成了露營地,你敢信?”
家住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龍潭鎮楓林村,楊兆新打小就知道自家地下有“寶貝”——作為傳統的礦區鄉鎮,龍潭鎮煤炭資源得天獨厚,曾經“十里山溝百家廠”,最高峰時曾有大大小小500多家煤礦,父老鄉親們靠山吃山,指著地下的煤炭過活,老楊也免不得吃點“桌邊餐”:10年前還開著一家專為拉煤車稱重的地磅站,日子過得倒也不錯。
“可人實在是灰頭土臉、不成樣子!”回憶起煤塵漫天的過往,老楊還是嘆了氣。楓林村里,一度流傳著“礦區不穿白,塵染件件黑”的說法。地面塌陷、植被破壞、水土流失、漫天揚塵……各種生態后遺癥也開始顯現,轉型發展的命題,擺在了老楊們的面前。
2012年起,在永定區的統一規劃下,龍潭鎮先后關停大量無證、無序小煤窯。“不讓采煤,上哪里討生活?”老楊的疑問,也是眾多鄉親的心聲——生態修復和轉型發展成了龍潭鎮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次偶然機會,龍潭鎮在招商引資時,遇到了尋找合適產業發展基地的萬花園林有限公司,雙方一拍即合,發展蝴蝶蘭“美麗經濟”的想法由此誕生。
“蝴蝶蘭的種植與發展,需要硬化土地建設高標準溫室大棚,一般的農地無法占用,而龍潭鎮正好在推進廢棄礦山整治和利用,大片煤矸石地成了最好資源。”龍潭鎮黨委書記吳才開表示。
與此同時,永定區在龍潭鎮等地開展了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程。永定區自然資源局副局長陳樹淦介紹,當地對礦山地形地貌、生態狀況等進行綜合分析,分階段、分任務、分工程量、分類施策整治,礦山生態修復效果顯著。
2021年底,財政部和自然資源部聯合印發《關于支持開展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的通知》,安排資金專門支持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作。永定區迅速成立申報工作領導小組,抽調自然資源、財政、林業、礦業集團等部門人員集中辦公,6個產煤鄉鎮也相應成立工作小組。2022年6月,永定區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程入選國家級示范項目,獲3億元中央財政補助。永定區同步地方配套資金,引入社會資本,去年3月,總投資5.48億元的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程開工。
持之以恒的礦山修復,為楓林村帶來肉眼可見的生態蝶變。一座座溫室大棚陸續矗立在山頭,“黑煤山”華麗轉身為“花果山”——在萬花園林的帶動下和當地礦山修復政策的吸引下,其他5家蝴蝶蘭培育企業陸續落地龍潭鎮,帶動近2000人就業,年人均收入可達5萬元以上,成為福建省內知名的蝴蝶蘭生產基地。而萬華園林也在廣闊天地中成長,年產蝴蝶蘭苗1000萬株,客戶遍布全國,并銷往歐美和東南亞。
“山綠了,水清了,就連種下的稻子也更香甜了!”如今的老楊,是龍潭鎮出了名的“新農人”,流轉了近百畝水田來種水稻,好生態就有好銷路,老楊的稻米供不應求。
眼下,龍潭鎮從礦區到園區、再到景區的蝶變之路依然在延伸,蝴蝶蘭文化產業園、景觀產業大道、蝴蝶蘭文化街、蝴蝶蘭文化展示廳等建設正酣。“家鄉美,百姓富,誰能不愛這座‘花果山’呢?”楊兆新爽朗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