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五年 垃圾分類達標率穩定在95%以上
下個月,《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就將實施滿五年。日前舉行的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志愿者服務宣傳日活動上,市綠化市容局公布了最新數據:上海小區和單位的生活垃圾分類達標率穩定保持在95%以上,市民對垃圾分類工作的滿意度達到96.5%。
回望上海推進垃圾分類的二十多年,近五年的進步和成就最顯著,究其原因,剛性的法治約束必不可缺,更重要的是,人們發自內心認同垃圾分類的意義與價值。無論是前些年的綠色賬戶,還是上海多部門正在研究的掛鉤垃圾分類實效的碳賬戶,都體現了政府部門促進垃圾分類價值認同的初衷,即用各種方式鼓勵人們參與垃圾分類,從而構建“垃圾分類有意義”的認知。
最近,奉賢區金海苑小區的幾位居民就嘗到了堅持垃圾分類的甜頭——享受年度物業費九五折。“一年可以省幾十元甚至上百元。”高阿姨是積極分子,幾乎每天都帶著打卡表去扔垃圾,垃圾箱房前的管理員確認正確分類投放后,用打卡機在打卡表上對應的日期旁打下投放的具體時間。一年堅持下來,誰打卡表上的“時間”最多,物業費就能打九五折。
金海苑是一個動遷小區,共有57個樓道1400多戶居民,以老年人居多。以前,小區樓道口、草坪內時常出現小包垃圾,還有污水、異味等環境問題。“因為人員流動性大、老齡化等因素,動遷小區的垃圾分類實效比較難鞏固。”上海奉新物業管理有限公司項目經理韓春民說,不少老年居民至今還在念叨前幾年的綠色賬戶,能用扔垃圾攢的積分換些生活用品,綠色賬戶停用后,激勵機制沒了,垃圾分類實效開始退步。
據了解,在往年的垃圾分類綜合測評中,金海苑小區的得分始終在90分以下,在南橋鎮排名居后。去年3月起,居委會、業委會和物業“三駕馬車”制定了全新的小區垃圾分類方案,提出打卡積分制,既起到監督垃圾分類的作用,又能鼓勵居民堅持垃圾分類。排名在頭部的居民可享物業費折扣,其他排名較高的居民可以獲得大米等實物。
效果立竿見影。實施打卡積分制的當月,金海苑小區垃圾分類綜合測評成績就提高到90分以上,排名上升至南橋鎮中等水平。“目前只是物業公司在承擔,想讓激勵機制持續有效地運轉,需要更多社會力量參與。”韓春民說,沒有任何規定要求物業公司通過物業費打折的方式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將來根據經營的具體情況,打折活動很可能取消,屆時,希望能找到一條多元共治的新路,由多方來承擔激勵成本,盡可能讓整個小區從垃圾減量、變廢為寶等方面獲益,形成良性循環。
相比物業費折扣等激勵方式,還有一種更深層的促進價值認同的方式,就是讓居民真切了解分類后的垃圾去了哪兒,以及由此帶來的改變。“這正是我們堅持了7年的目的。”上海蜂巢青年志愿服務中心行政負責人史韶偉說,中心每年都會組織40名至80名不等的大學生志愿者進社區,通過發放宣傳冊、入戶指導、表演小品劇、做互動游戲等方式,重點宣傳垃圾分類。截至目前,蜂巢大學生志愿者已服務社區212個,垃圾分類宣傳指導服務已覆蓋60萬人次。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的當年,上海蜂巢青年志愿服務中心就組織了一批大學生志愿者在基層走訪調研,針對部分小區定時定點投放規則“一刀切”等問題向主管部門建言獻策。“讓老百姓看到垃圾分類帶來的實實在在的改變,比機械性地強調違法違規風險有效得多。”史韶偉說。
對此,南橋鎮垃圾分類科普館講解員袁園深有同感,每年暑假,數百名高中生會參與該館組織的垃圾分類公益活動,他們分類、清洗、裁剪的廢棄塑料瓶,將成為愛心暑托班弟弟妹妹的“靈感來源”,化作一個個充滿童趣的手工作品。“我常常指著場館里用廢棄塑料板和66個塑料瓶做成的‘大樹’,還有愛心暑托班送來的樣品,告訴年紀大一些的孩子們,如果沒有分類,這些東西都不會存在。”袁園表示,當游客們對著垃圾變成的“寶貝”指指點點、發出感慨時,對于垃圾分類意義與價值的認同就已在心中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