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侵占破壞重要生態空間趨勢基本扭轉
近日,記者從生態環境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過去一年,我國生態保護修復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初步建立了生態保護修復監管體系,侵占破壞重要生態空間的趨勢基本扭轉。
會上,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有關負責人介紹,過去一年,我國全面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正式簽署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合作協議;穩步開展生態狀況調查評估,完成2015—2020年全國生態狀況變化調查評估并發布成果;加大重要生態空間生態破壞問題查處力度,基本扭轉了侵占破壞重要生態空間的趨勢;深入推進生態文明示范創建,新遴選命名了一批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持續推進生態保護和修復監管法規標準制度建設,進一步推動監管工作規范化、制度化。
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監管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必然要求。近年來,生態環境部初步建立了生態保護修復監管體系,形成了“五年一次全國、每年一批重點區域”的生態狀況調查評估機制,針對重大生態修復工程,開展生態環境成效評估。充分發揮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作用,公開曝光109個涉及生態破壞的典型案例。
此外,通過持續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共發現并查處5000多個生態破壞重點問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點問題整改完成率已達99.1%,實現了人為干擾數量和面積明顯“雙下降”,基本扭轉了侵占破壞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的趨勢。建立了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不斷提升主動發現人為破壞活動的遙感監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