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中乱码,青青青国产最新视频在线观看,无遮挡免费一级毛片视频,激情国产原创在线观看

分享到:
鏈接已復制

LANGUAGES

新聞

新聞直播 要聞 國際 軍事 政協 政務 圖片 視頻

財經

財經 金融 證券 汽車 科技 消費 能源 地產 農業

觀點

觀點 理論 智庫 中國3分鐘 中國訪談 中國網評 中國關鍵詞

文化

文化 文創 藝術 時尚 旅游 鐵路 悅讀 民藏 中醫 中國瓷

國情

國情 助殘 一帶一路 海洋 草原 黃河 運河 灣區 聯盟 心理 老年

首頁> 中國發展門戶網> 生態環境> 環保要聞>

清潔供暖 讓溫暖與綠色同在

2024-01-16 09:02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分享到:
鏈接已復制
字體:

嚴冬時節,全國多地出現持續低溫天氣。為保證群眾溫暖過冬,各地抓緊抓實冬季供暖工作,同時結合自身實際,穩步推進供暖方式向綠色化、低碳化轉變。如今,“綠電”供暖范圍不斷擴大,地熱供暖、核能供暖等能源供熱方式備受青睞。清潔供暖工作取得顯著成效,讓冬日里的溫暖與綠色同在。

“綠電”供暖應用廣

國家能源局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北方地區清潔取暖面積約163億平方米,清潔取暖率已達到76%左右。其中,“煤改電”是清潔取暖的一大重要途徑。

不少地區積極利用由光伏、風能等生產出的“綠電”進行供熱。在內蒙古自治區,光伏發電就為牧民們提供了冬季取暖新方式。

冬日里,戶外寒風陣陣,但鄂爾多斯市烏審旗陶爾廟嘎查牧民敖特根巴雅爾的家中,卻十分溫暖。“家里溫度能達到20多攝氏度,都靠這個新設備。”敖特根巴雅爾指著家中一組冰箱大小的鐵柜子介紹,這是一臺蓄熱式供暖設備,通過它加熱水箱,10分鐘內就能把室溫提升3到5攝氏度。而這臺設備所使用的電能,來自當地的光伏發電。

農牧區人口居住分散。過去,沒有集中供暖條件的農牧民,主要靠燒煤取暖,不僅溫度不穩定,還會造成大氣污染。2022年,內蒙古自治區設立清潔供暖專項資金,每年安排1.6億元推進清潔供暖工程。鄂爾多斯市烏審旗積極開發當地太陽能資源,在陶爾廟嘎查建起光伏發電站,把“綠電”源源不斷地送到牧民家中,幫助牧民使用清潔能源取暖。

“以前冬天燒煤取暖,燒一冬季要用5噸多煤,家里灰塵挺大的,有時候還有濃煙、焦炭味。現在好了,用上光伏發電取暖后,開支減少了,家里也更干凈了。”敖特根巴雅爾說。

據陶爾廟嘎查駐村工作人員介紹,陶爾廟嘎查已實施“煤改電”采暖239戶,電采暖面積超過3.1萬平方米,一個供暖季可節約標準煤900余噸,減排污染物2700余噸。

同樣受益于光伏發電供暖的,還有河北省平泉市小寺溝鎮的村民。“過去我們在家里燒煤取暖,墻都熏黑了。現在用上光伏供暖,家里很暖和。”

這是由國家電投建設的“光伏+供暖”新模式。在村民房屋的屋頂上,加裝光伏發電板,發電板產生的電能優先為村民供暖,多余的電能則會上送至電網。該項目具有清潔無污染、利用效率高、施工難度小等優點,每年能貢獻綠色電力約900萬千瓦時,同時還能為村民額外增加不少清潔取暖補貼收入。

“光伏+供暖”模式也受到西藏自治區百姓的歡迎。在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的那曲市,冬季最低氣溫可達到零下30攝氏度。2023年冬季,那曲市聶榮縣尼瑪鄉改進鄉村供暖方式,通過“光伏+供暖”推進綠色供暖。村民次央家中新裝了光伏供暖的暖氣片,令整個屋子都熱乎乎的。“光伏供暖后,我們村民實現了‘零費用’采暖,既暖和又實惠。”次央說。

西藏電力部門還為1699所高海拔學校、27萬在校生實現電采暖覆蓋,并建立“一校一檔”機制,全力推進高海拔學校供暖報裝接電工作。“電采暖項目實施后,將教室內溫度設置成多少、什么時候供暖,這些都是學校自行決定、自主調控。取暖越來越方便了。”拉薩市墨竹工卡縣教育局工作人員邊羅說。

利用空氣源熱泵“以電代煤”,改變了山東省濟南市不少市民的冬季取暖方式。

濟南市濟陽區仁和家園社區是一處回遷安置社區,因受地理位置限制,無法集中供熱。近年來,該社區設立了空氣源熱泵能源站。該站工作原理是利用“空氣能+電能”相結合的方式,以少量的電能,吸收空氣中大量的低溫熱能,再通過壓縮機轉變為高溫熱能,清潔環保。

“外面那么冷,但一進家門就暖和了。現在的取暖方式既省事又干凈,比燒煤可好太多了。”仁和家園社區居民李秀云說,一個供暖季,用空氣源熱泵取暖總共交費2500元,家里溫度一直保持在20攝氏度左右。而過去用燒煤取暖的方式,至少要用3噸煤,大約花費3500元,而且還不安全。“新的取暖方式,讓我們很滿意!”李秀云說。

地熱供暖顯身手

新能源供熱是各地發展綠色供暖的一個重要方向。

比如在北京市,截至2022年底,新能源供熱面積累計達到1.06億平方米,每年可替代燃氣約8億立方米,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70萬噸,節能減排效果顯著。

前不久,北京市發布了《關于全面推進新能源供熱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力爭實現新能源供熱面積占全市供熱面積比重達到10%以上,到2030年力爭將該比重提升至15%以上。

其中,地源熱泵是北京市正在大力推廣的一種新能源供熱方式。

據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中深層水熱型地熱資源主要分布于平原地區(含延慶盆地),包括良鄉、延慶等10個地熱田。自2019年以來,北京市新能源供熱進入快速發展期,建成了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地源熱泵供暖(制冷)項目、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地源熱泵供暖(制冷)項目,以及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地源熱泵供暖(制冷)項目等一批示范項目。

如今,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的多所寫字樓,已采用了“地源熱泵+水蓄能+冷水機組+市政熱力”耦合系統供能模式。在這些寫字樓的地下,有44公里長的管線和1萬多組換熱孔,它們與兩座區域能源站共同組成了貫穿辦公區建筑群近240萬平方米的“綠色空調”,可保證末端建筑室內冬季室溫達到22至25攝氏度,夏季室溫保持在23至26攝氏度之間。

地熱供暖也能服務百姓住宅區。在北京城市副中心0701街區保障房街區的D、F地塊,一批保障房正在緊張有序施工。“這些房子交付后,將有更多百姓享受到地熱的溫暖。”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北京中深層地熱供暖試點示范項目,這些保障房的供熱面積將超過35萬平方米。該項目建成后,每年可減少7650噸二氧化碳排放,節約198萬標準立方米天然氣,對助力首都創建綠色供熱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除了北京,還有更多地區重視發展地熱供暖。

比如貴州省擁有豐富的地熱能資源,尤其是淺層地熱能具有儲量大、分布廣、熱導率高和可再生能力強等特點。

貴州省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該省已建成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項目60余處,供暖(制冷)面積約1100萬平方米。

2023年11月,貴州省自然資源廳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進貴州省地熱能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旨在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其中提出,到2025年,在貴陽、遵義、銅仁、黔南、黔東南等基礎條件好的市(州)建成一批地熱能供暖(制冷)試點示范項目;地熱能管理流程逐步健全,開發利用信息統計和監測體系進一步完善。到2030年,力爭實現地熱能供暖(制冷)規模化、商業化應用,技術標準體系和科技創新支撐體系進一步完善,基本形成全省地熱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自2023年11月起,中國石化的900余座換熱站陸續投入運行。該公司本供暖季地熱供暖能力超9500萬平方米,同比增加15%,可為北京、天津、陜西、河北、河南、山東、山西等11個省市百萬余戶居民提供服務,年減排二氧化碳約470萬噸。

中國石化新星公司還通過自主開發新能源智慧化生產運維管理平臺,接入了738座地熱余熱站信息化數據,令該公司80%以上的地熱站點可實現“地熱井—換熱站—供熱單元—用戶端”一體化調控和自動優化參數,推動節能降耗、質量提升,供熱運行計劃更加科學合理。

核能供熱更低碳

核能供熱是另一種近年來得到迅速發展的供熱方式。

“以前只是聽說過核能供熱,沒想到現在我們就用上了。”山東省乳山市東山小區居民表示,啟用核能供熱后,冬季家中很暖和,溫度能達到23攝氏度左右。

近年來,核能供熱項目在山東省不斷擴大覆蓋范圍,越來越多的當地百姓開始熟悉這種清潔、節能的供熱方式。

2023年11月,位于山東省海陽市的國家電投“暖核一號”三期核能供熱項目投運,在為海陽市供暖的同時,供暖區域還延伸到了乳山市,實現了零碳熱源的跨區域互通共享。

據悉,2018年,國家電投山東核電有限公司開始進行核能供熱的探索與實踐。2019年,“暖核一號”一期項目建成,成為中國首個核能供熱工程。2021年投運二期項目,令海陽市成為了“零碳”供暖城市。2023年最新投運的三期項目,首次實現了核能供熱的跨地級市發展。為確保工程質量和進度,山東核電有限公司與海陽市、乳山市政府明確接口、分工合作,統一協調設計施工,統一開展調試運行。核電企業負責技術研發攻關、廠內供熱機組改造和工程施工,兩地政府分別負責所轄行政區域的征地協調、管網鋪設及熱源分配中心建設等。

核能供熱的工作原理,是將核電廠產生的無放射性蒸汽為熱源,通過換熱站進行多級換熱,最后經市政供熱管網將熱量傳遞至終端用戶,保證供暖安全。

國家電投山東核電供熱系統運行負責人王林暉表示,“暖核一號”供熱項目在用戶與核電機組之間采取多重隔離屏障的方式,整個過程經過5個物理隔離回路,并且在廠內外的回路之間采取了壓差設計,確保了供暖安全穩定。

據統計,本供暖季“暖核一號”供暖面積合計達1250萬平方米,可滿足約40萬人冬季清潔取暖需求,已供出零碳熱量64萬吉焦,相當于節約原煤消耗5.76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0.6萬噸。

在南方地區,核能供熱也具有獨特優勢。

在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中國核工業集團秦山核電核能供暖示范工程已進入第三個核能集中供熱采暖季。2021年,秦山核電與海鹽縣共同啟動核能供熱項目,最初先在當地的3個生活小區投運。2023年,核能供熱范圍新增加了養老服務中心,讓居住在這里的100多名老人住得更舒心了。

77歲的許忠培就住在海鹽縣養老服務中心。對于核能供暖的效果,他贊不絕口:“以前我們這里沒有暖氣,養老院冬季供暖主要靠空調。但空調開久了很干燥,感覺不舒服。自從有了核能集中供暖,屋里熱得很均勻。而且溫度可以自己調節,非常舒適。”

“現在房間內溫度適宜,特別是對一些有心血管疾病、風濕類疾病的老人來說,有很大幫助。老人們的幸福指數提高了,家屬們也更放心!”海鹽縣養老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張燏說。

根據規劃,海鹽縣核能供熱項目到2025年全面建成后,將具備150兆瓦核能供暖能力,可滿足全縣400萬平方米供熱需求。工程全部建成投運后,年供熱量將達到70.4萬吉焦。在2023年12月舉行的2023碳達峰碳中和創新創造大會上,該項目也入選為“2023‘雙碳’杰出貢獻案例”。


【責任編輯:郝巖】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