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北海拔不斷上升,山林中適合它們的食物便會不斷減少
15頭野生亞洲象為何一路“逛吃”北遷?
目前當地有關部門正采取措施“勸返”象群,阻止其繼續北上
連日來,15頭野生亞洲象在云南一路“逛吃”北遷的消息刷屏朋友圈。
《工人日報》記者從云南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截至6月2日21時55分,北遷象群沿玉溪市紅塔區春和街道老光箐村北側前進,進入昆明市晉寧區雙河鄉。該局協調無人機監測團隊、應急處置團隊、亞洲象專家全部轉場,提前研判和通報遷移線路,指導當地全面開展布防工作。
向北之旅
北上的17頭亞洲象原本生活在西雙版納州勐養子保護區。4月16日,這17頭象北上進入玉溪市元江縣覓食,1個月后抵達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縣寶秀鎮,其中兩頭成年象于4月24日返回普洱市墨江縣。
野生亞洲象是列入《國際瀕危物種貿易公約》的瀕危物種之一,也是我國一級野生保護動物,在我國境內現僅有300頭左右,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西雙版納、普洱等地。
此次象群從西雙版納出發,由西南往東北方向行進,幾乎跨越了半個云南,這樣罕見的向北遷徙還屬首次。
象群北上的40余天,在元江縣、石屏縣等途經之地共“肇事”412起,直接破壞農作物達842畝,初步估計直接經濟損失近680萬元,嚴重影響了當地群眾的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當地專家提醒,亞洲野象北遷帶來極大安全隱患,防止象群北遷十分必要。
據監測人員介紹,按照原本的預案,要捕捉野象。但經專家評估,15頭野象若同時麻醉后捕捉,有很大的危險性。“因為麻醉后40分鐘內必須幫助野象蘇醒,若有野象沒有麻醉就很危險,現在是安全第一”。
疑似迷路
“這個季節正是森林中亞洲象食物青黃不接的時候,往北海拔不斷上升,山林中的食物便會不斷減少。因此,象群北遷不可思議。”長期從事亞洲象觀察研究工作的云南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教授陳明勇說。
15頭亞洲野象,是由其中一頭成年的雌象帶領前行,它們北遷的行走路線取決于這頭雌象的帶路經驗。有專家推測,象群北上的原因可能是象群首領經驗不足,疑似迷了路,找不到返回西雙版納的路線了。
一名亞洲象監測工作人員表示,前些年,大象不敢出來吃農作物,因為當時人們會使用各種方式驅趕,對大象有震懾。“近些年對亞洲象保護力度加大,大象知道人不會傷害它,慢慢地敢到農田來采食。”大象性格的變化,導致其活動范圍擴大,或許也是象群長途遷徙的原因之一。
原世界自然基金會首席專家范志勇則表示,大象的食物來源是高桿的草本植物,建立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多年后,高大喬木長起來了,喬木下的草本植物就減少了。當保護區里的草本食物不再充足時,象群可能就要往保護區邊緣遷徙。
有調查顯示,中國亞洲野象的數量從1980年的大約170頭增加到現有的300頭左右,但是棲息地面積卻由1976年的2084平方公里下降到近幾年的500平方公里以下。由于人類的大規模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有限的野象生存空間被分割成諸多小塊,不利于大象族群間的交流和繁衍。在雨林中無法獲取到足夠食物的亞洲象,只能冒險一步一步走向森林的邊緣,來到人類居住的村莊和農田中尋找食物。
“勸返”象群
亞洲象是一種極具攻擊性的動物,對于當地居民來說,是潛在的安全威脅。據聯合國統計,全球每年有將近300人死于和大象的沖突。在云南省普洱市瀾滄縣,2014年到2020年,至少有8人被野象攻擊致死。
15頭野象的北上,是對人和象雙方的考驗。象群數量較多,麻醉的方式對于大象的生命安全具有一定危險性。但如果任由象群繼續北遷,又會給當地居民帶來風險。
據悉,當地有關部門已形成了阻止象群繼續北上的方案。現在,有關部門正通過無人機監控,投遞食物引導象群往南移動。“還有一個預案是通過一種脈沖式電圍欄,對亞洲象的行進方向進行適當校正,這種電圍欄對亞洲象是很安全的。”陳明勇說,在北面和東北面對亞洲象群進行封堵,放開西面和西南面,調整象群行進方向。同時,對象群經過的沿線居民進行疏散,確保人員安全。
“除了做好這次遷移中人和象的安置工作,未來該如何真正做到人和動物互不干擾地共處,應該是這場圍觀之外我們更應該思考的事。”陳明勇說。(記者 黃榆)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電話:86-88828000 京ICP 040089號
網絡傳播視聽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7341號 京網文[2011]0252-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