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瑪多水文勘測分隊隊長張紅兵使用測流設備ADCP(聲學多普勒流速剖面儀)進行測流測試(8月20日攝)。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新華社西寧8月22日電題:黃河源頭水文觀測記
新華社記者劉詩平、韓方方
三江源“中華水塔”備受人們關注,今年汛期黃河上游出現兩次洪峰。8月20日,新華社記者跟隨黃河水利委員會瑪多水文觀測分隊赴黃河源頭水文觀測現場,一探黃河源頭水文觀測詳情。
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的黃委瑪多水文觀測分隊,管轄著黃河沿水文站、熱曲黃河水文站、鄂陵湖水位站和扎陵湖水位站。汛期黃河沿站駐測,其他站巡測,這些觀測對探究黃河源區水文特征和水資源的變化規律至關重要。
上午8點,記者隨瑪多水文觀測分隊工作人員來到位于國道214線黃河沿大橋東側的黃河沿水文站,這個國家基本站距離黃河源頭270公里,至河口5194公里,是萬里黃河第一站。工作人員用橋測車在這里進行斷面流量測驗,每天早上8點,他們全年都會風雪無阻來此測量。
隨后,記者隨水文工作人員驅車64公里,來到位于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內的鄂陵湖水位站。鄂陵湖斷面設在鄂陵湖出口處,這里成群的赤麻鴨、斑頭雁或嬉戲于水中、或休憩于岸邊。水文工作者用經緯儀對鄂陵湖水位進行斷面測量。
扎陵湖水位站設在扎陵湖出口處,距下游黃河沿斷面150公里,同樣主要觀測湖水位?,敹嗨目睖y分隊新買的測流設備ADCP(聲學多普勒流速剖面儀),在扎陵湖出水口進行了測試。
“用ADCP測流,具有能直接測出斷面的流速剖面、不擾動流場以及測驗歷時短、測速范圍大等特點?!爆敹嗨目睖y分隊隊長張紅兵說,我們平時用老儀器測一個流需要兩三個小時,現在用這種先進儀器二三十分鐘就可以完成。不像過去用的老儀器,人要與水“親密”接觸,這里海拔高、氣候寒冷,人在水里感受到的是刺骨的痛。
1986年就在瑪多水文站工作的張紅兵,對鄂陵湖和扎陵湖水面與生態環境的變化感受頗深。以前,草地上全是鼠洞,草長不起來,生態環境惡化,湖水面積萎縮得厲害。隨著這些年國家重視環境保護,生態有所恢復,降水較豐富,流量也大很多。
“像這(扎陵湖)湖水面積,比往年擴大了將近三分之一。”張紅兵說,黃河沿斷面的流量非常大,是過去多少年來少有的現象。
作為黃河源頭第一站,2019年黃河一號洪峰的形成,就與黃河沿斷面來水量增大不無關系。他們的觀測,為黃河防汛起到了偵察兵的作用。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黃河源區空氣稀薄,測區內多交通不便,高寒缺氧,工作和生活條件艱苦。因為大部分地區無法滿足設站的基本條件,站網密度相對稀少,水文資料因此彌足珍貴。
在海拔4200多米的黃河沿水文站,打冰孔測量是其中的一項主要任務,也是最辛苦的一項工作。在一米來厚的冰上打一個孔,幾個人輪番作業也得半個小時以上,縱使氣溫在零下二十多度,水文工作者依然汗流浹背。
黃河之水天上來。正是這些黃河源頭水文人的堅守和長期觀測,擔起“黃河耳目”,為研究黃河源區水資源變化規律,為黃河治理與開發、黃河防汛抗旱、水資源管理調度、生態環境建設提供著科學、可靠的基礎資料。
瑪多水文勘測分隊工作人員使用測流設備ADCP(聲學多普勒流速剖面儀)進行測流測試(8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這是鄂陵湖邊的一群水鳥(8月20日攝)。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瑪多水文勘測分隊工作人員用經緯儀對鄂陵湖水位進行斷面測量(8月20日攝)。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瑪多水文勘測分隊工作人員用橋測車在黃河沿進行斷面流量測驗(8月20日攝)。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