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松梧
在我國的不少地區,由政府主導,投巨資建設城市人工濕地的現象日趨升溫。政府熱心濕地建設,應該說是好事,體現了地方政府對濕地良好的生態效益和較高的觀賞價值有所認識,生態文明意識在增強。但是,筆者經調查后發現,不少地區所建的濕地并不像濕地,反倒像是用鋼筋混凝土制作的大水盆。在水盆里,水是唯一的元素,沒有樹木、灌叢,沒有灘涂、島嶼,沒有再次棲息的動物,濕地應有的良性生態系統并沒有在人工濕地里出現。
濕地之所以被稱之為地球之腎,是因為它具有強大的降解污染和凈化水質的功能,對于保護多種生物生存的水環境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由水體、生物、土壤等多種元素組成的復合生態系統,在這個生態系統內,生物與水體等通過物質循環和能量活動相互作用而影響水環境,為水體解毒。而由單一水元素組成的水盆,由于缺少水與生物的相互作用,并不具備降解污染和凈化水質的功能。
有些城市濕地建成后,甚至以影響濕地美觀為名,將原有的樹木、灌叢、水草等植物一掃而光,這種做法是極其錯誤的。從生態學的角度講,任何生態系統都有4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即非生物環境、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水是非生物環境,植物是生產者,動物是消費者,微生物是分解者。在這里,植物是最重要的一環,在生態系統中起著主導作用。因為有了綠色植物,才有了以植物為食的動物,也就有了以食草動物為食的食肉動物。各種動植物的殘體既是昆蟲等小動物的食物,又是微生物的營養來源。微生物又釋放出植物生長所需要的氮、磷、鉀等營養物質。這就是濕地生態系統的能量活動和物質循環,如果缺少綠色植物這一生產者,其他環節都會受到破壞。可見,那些鏟除濕地內樹木、灌叢、水草的做法,是自毀之舉,斷不可取為。
還有一些城市的人工濕地,其堤岸用清一色的水泥、鋼筋等硬質材料建成,這也不可取。其產生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隔斷了濕地與外界的聯系,并隨之出現一系列生態問題,如濕地、堤岸以及相鄰陸地生物多樣性水平下降,水體自凈能力降低等。
濕地生態系統內的浮水植物、苔蘚類、昆蟲的水生幼蟲、魚、蝦等生物,與岸邊的水鳥、昆蟲、兩棲動物、小型哺乳動物等之間的關系密切,二者相互依存、共生共榮,形成一個復雜的食物鏈,共同維系著濕地生態系統的穩定。而水中生物與岸邊生物相交換的平臺就是泥土、雜草和樹木。可是,單用水泥、鋼筋建成的堤岸缺少泥土、雜草和樹木等介質,阻斷了濕地內生態系統與外界生態系統之間的聯系,使水生生物與陸生生物的食物鏈被阻斷,導致大量的物種滅絕,生物多樣性水平下降,從而引發水體的自凈能力減弱,水污染加重。
人工濕地是通過模擬自然濕地的結構與功能,進行人工設計建造的由水、處于水飽和狀態的基質、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和動物等組成,并通過其中一系列生物、物理、化學過程實現污水凈化的復合體。因此,要想建設人工濕地,就應該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來模擬自然濕地的結構與功能去建造,應該是水、植物、動物、微生物等多元素共生的復合系統。以此觀之,那些除了水之外什么也沒有的大水盆,美其名曰濕地,不如說是“有水的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