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機器人炒菜減排九成油煙 “電腦大廚”已在高校等上崗
擺放在自動進料口的菜和作料。本報記者 童曙泉
一平方米大小的不銹鋼“房子”里,一只鐵鍋正自動顛勺、翻炒,水汽、油煙、菜香,被玻璃隔開了。
兩三分鐘后,鍋蓋一揭,“房子”外面的液晶顯示屏上出現(xiàn)“烹飪完成”幾個字。廚房工人打開一側(cè)的取菜窗口,鐵鍋自動90度側(cè)向翻起,清炒雞腿菇悉數(shù)倒入盤中。
關(guān)上取菜窗,鐵鍋經(jīng)過高壓水槍自動沖洗幾秒鐘,自己翻回灶臺上。這時,工人已經(jīng)在進菜口擺上三個小塑料盒,分別是配好的油、豆腐、醬料。進菜口打開,鐵環(huán)自動翻起,熱油、下豆腐、加醬料,隨后十幾厘米厚的鍋蓋上自動注入少量自來水;鍋蓋打開時,灶臺邊的一個小“槍口”又自動注入少量配好的淀粉勾芡……
十多分鐘后,6道熱騰騰的菜全部上了桌,葷素搭配,色香味俱全。今天的“大廚”,就是這口由計算機芯片控制的鐵鍋。
在中關(guān)村購物廣場餐飲區(qū),這家“電腦大廚”當家的餐廳,兩臺機器人每天要為附近寫字樓的幾百人提供工作餐。偌大的餐廳廚房,除了兩臺機器,只要3名工人就足以應付“幫廚”的所有工作。
“機器人炒菜,能保證味道始終如一。”投資這一研究項目的清華紫光信業(yè)投資公司鐘栗鐸告訴記者,“更重要的是,廚房排放的油煙減少近90%。大量應用的話,對減少PM2.5排放,提高空氣質(zhì)量,都很有意義。”來自中檢聯(lián)檢測的權(quán)威數(shù)據(jù)顯示:燒炒同樣的家常菜,人工烹飪時,油煙排放口的油煙濃度為0.524毫克每立方米;機器人烹飪時,這一數(shù)字只有0.066毫克,只有前者的12.6%。
原來,炒菜時產(chǎn)生油煙的溫度一般要到200℃以上,電腦控制的鐵鍋,可以精確地控制油溫在160℃至180℃之間——這也是食物的低溫熟點。即使是遇到蔥爆羊肉這樣的菜,鐵鍋也能自動將爆炒需要的250℃高溫,精確地控制在十幾秒鐘左右。不但減少了油煙,還盡量保證了食物的營養(yǎng)不流失。
站在“電腦大廚”身后的,是來自清華大學等單位的科研團隊。鐘栗鐸告訴記者,科研人員已向負責小炒的機器人的芯片里存儲了1000多個菜品,能一次炒4公斤菜的大鍋“肚子”里則有600多個菜品,涵蓋了粵、魯、川等八大菜系及許多地方特色菜品。和大廚掌勺不同,“電腦大廚”炒菜有自己嚴格的配方。這些配方來自全國各地140多個廚師的做菜經(jīng)驗。“不用換廚師,就可以隨時變換菜系口味。”
不過,普通菜譜變成機器人能“讀懂”的菜譜,每道菜都需要兩周左右的研發(fā)時間。“中間要不斷嘗試不同的溫度、時間,不同分量的油、鹽,不同的翻炒次數(shù),直到專門的品菜師滿意為止。”鐘栗鐸說。最終,每道菜的分量、油、鹽及其他作料的量,都精確到克;鍋蓋上模擬鍋鏟的鋼爪,對同一道菜的攪拌、翻炒的次數(shù),誤差也不會超過3下。這些數(shù)據(jù)輸入電腦,最后成為機器人的固定菜譜。“今后,我們還會根據(jù)不同季節(jié)、廚房的溫度變化,由機器人自動對菜譜進行微調(diào)。”
在科研人員的反復“調(diào)教”下,如今這位“電腦大廚”使用的油、水、燃氣都能夠比人工烹飪減少30%以上。此外,機器人炒菜的用料也全部由機器自動配置,并用冷鏈運輸,可將原材料的損耗降低34%左右。
“如大規(guī)模推廣應用,可以減少許多材料損耗,更能減少餐飲業(yè)對大氣的污染。”鐘栗鐸介紹,北京交通大學、華為公司食堂、湘鄂情餐飲公司等單位已請進“電腦大廚”,最大的鍋一次可以炒30公斤菜,4口鍋就能滿足3000人的用餐需求。(童曙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