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在市軌道交通指揮中心調度指揮大廳向工作人員了解軌道交通運行情況。新華社發
25日,習近平在北京市規劃展覽館了解北京地理環境。新華社發
要加大大氣污染治理力度,應對霧霾污染、改善空氣質量的首要任務是控制PM2.5,要從壓減燃煤、嚴格控車、調整產業、強化管理、聯防聯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舉措,聚焦重點領域,嚴格指標考核,加強環境執法監管,認真進行責任追究。
——習近平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時強調,建設和管理好首都,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25日,習近平在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市長王安順陪同下,來到北京市就全面深化改革、推動首都更好發展特別是破解特大城市發展難題進行考察調研。26日,他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北京市工作匯報,并發表重要講話。據新華社電
【談城市規劃】
規劃折騰是最大的忌諱
25日上午,習近平首先來到北京市規劃展覽館考察。多媒體專題片《不朽之城》濃縮了北京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古都巨變》反映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北京發生的巨大變化,北京中軸線模型、故宮模型和城市規劃模型直觀展示了北京的古城風韻和現代風采。
習近平一一觀看,并不時提問,詳細了解北京地理環境、規劃布局、功能定位、發展變化等情況。他指出,城市規劃在城市發展中起著重要引領作用,考察一個城市首先看規劃,規劃科學是最大的效益,規劃失誤是最大的浪費,規劃折騰是最大的忌諱。習近平強調,首都規劃務必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貫通歷史現狀未來,統籌人口資源環境,讓歷史文化與自然生態永續利用、與現代化建設交相輝映。
【談遺產保護】
歷史文化遺產是張金名片
玉河是通惠河的重要組成部分,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北京有關部門組織進行搬遷改造,恢復了部分古河道,并在河道兩側復建了明清風格的四合院群落,重現了水穿街巷、綠樹成蔭的歷史風貌,改善了周圍群眾的居住環境。
上午10時35分,習近平來到這里,察看玉河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工作展覽和河堤遺址,沿河步行考察河道恢復、四合院復建情況,對這一項目給予充分肯定。
他指出,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是一張金名片,傳承保護好這份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首都的職責,要本著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精神,傳承歷史文脈,處理好城市改造開發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關系,切實做到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談老城改造】
老城區改造要回應不同要求
玉河旁的雨兒胡同東起南鑼鼓巷,西至東不壓橋胡同,是老北京的大雜院區。習近平沿著彎曲狹窄的通道,先后走進29號、30號大雜院,到王云鳳、關世岳、吳愛霞、莊寶等4戶居民家里察看,噓寒問暖,關切詢問他們工作怎么樣、收入有多少、做飯燒什么、取暖怎么辦、上廁所遠不遠?得知他們的居住、生活條件在黨和政府關心下有所改善,特別是做飯用上了煤氣、取暖用上了電暖器,并且有關部門已經將這片大雜院區納入了改造規劃,習近平很高興。
他表示,這一片胡同我很熟悉,今天來就是想看看老街坊,聽聽大家對老城區改造的想法。老城區改造要回應不同愿望和要求,工作量很大,有關部門要把工作做深做細,大家要多理解多支持,共同幫助政府把為群眾辦的實事辦好。
【談環境治理】
環境治理必須緊緊抓手上
25日下午,習近平來到北京市自來水集團第九水廠,聽取水資源及污水、垃圾、霧霾治理總體情況介紹,并走進水廠綜合處理車間和水質監測實驗室,了解北京加強水務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城鄉水環境、提高供水安全保障水平等情況。
他指出,像北京這樣的特大城市,環境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作為重大民生實事緊緊抓在手上。大氣污染防治是北京發展面臨的一個最突出的問題。要堅持標本兼治和專項治理并重、常態治理和應急減排協調、本地治污和區域協調相互促進,多策并舉,多地聯動,全社會共同行動。要深入開展節水型城市建設,使節約用水成為每個單位、每個家庭、每個人的自覺行動。
【談交通出行】
解決交通擁堵放在重要位置
近年來,北京市軌道交通發展迅速。習近平來到市軌道交通指揮中心,聽取北京交通工作匯報,隨后到調度指揮大廳,通過顯示屏觀看全市各軌道交通線運行情況,向工作人員了解地鐵運行指揮、安全管理、客流量統計等方面的具體流程和方法。
他指出,北京如何解決好海量人口的出行問題是個大難題。要把解決交通擁堵問題放在城市發展的重要位置,加快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綜合交通體系。軌道交通特別是地鐵,安全保障制度一定要嚴密,安全檢查措施一定要嚴格,安全運行工作一定要嚴謹。
【談歷史文化】
重視修史修志要讓文物說話
下午5時30分許,習近平來到首都博物館參觀北京歷史文化展覽。
這個展覽通過670多個文物組件展現了北京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習近平一邊認真觀看、聽取介紹,一邊同專家交流討論。
習近平強調,搞歷史博物展覽,為的是見證歷史、以史鑒今、啟迪后人。要在展覽的同時高度重視修史修志,讓文物說話、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激發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堅定全體人民振興中華、實現中國夢的信心和決心。 本版稿件/據新華社 本版制圖/新京報陳冬
■ 講話
北京城市發展 習近平提5要求
26日,習近平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了北京市的工作匯報。他在講話中肯定了北京市近幾年來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加強社會建設、打響治理“城市病”攻堅戰所取得的成績。
習近平就推進北京發展和管理工作提出5點要求。
一是要明確城市戰略定位,堅持和強化首都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深入實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戰略,努力把北京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
二是要調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優化三次產業結構,優化產業特別是工業項目選擇,突出高端化、服務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有效控制人口規模,增強區域人口均衡分布,促進區域均衡發展。
三是要提升城市建設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質量,形成適度超前、相互銜接、滿足未來需求的功能體系,遏制城市“攤大餅”式發展,以創造歷史、追求藝術的高度負責精神,打造首都建設的精品力作。
四是要健全城市管理體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尤其要加強市政設施運行管理、交通管理、環境管理、應急管理,推進城市管理目標、方法、模式現代化。
五是要加大大氣污染治理力度,應對霧霾污染、改善空氣質量的首要任務是控制PM2.5,要從壓減燃煤、嚴格控車、調整產業、強化管理、聯防聯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舉措,聚焦重點領域,嚴格指標考核,加強環境執法監管,認真進行責任追究。
■ 舉措
北京今年多種舉措破解“城市病”
2014年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顯示,進入新時期新階段,北京已經成為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經濟社會發展活力、綜合競爭力、國際影響力持續增強。但在長期快速發展中,也積累形成了比較明顯的“城市病”,解決體制性結構性矛盾,緩解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更為迫切。
截至2013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已達2114.8萬人,其中常住外來人口802.7萬人。多年來,北京市常住人口以年均增長五六十萬人的速度發展,相當于每年增加一個中等城市。龐大的人口規模,令大城市像一個氣喘吁吁的“肥胖癥”患者。北京人口增長與資源、環境矛盾突出,環境污染、交通擁堵、教育醫療資源緊張等“大城市病”困擾著市民生活。
面對人口資源環境矛盾這個躲不開、繞不過的發展難題,北京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的政策,出臺“以業控人”、啟動低端產業轉移外遷等措施,遏制城市過度擴張,逐步摸索醫治“大城市病”的良方。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4年要著力破解城市發展難題。具體舉措包括五方面:加強人口規模調控;全力治理大氣污染;著力推進垃圾污水治理;增強資源能源保障能力;深入推進區域合作發展。
2014年,北京將重點啟動中心城小商品交易市場整治和外遷工作,帶動人口的分流。包括動物園批發市場在內的四大商業交通堵點治理已開始進行前期工作。 綜合新華社、北京日報報道
■ 回訪
“習近平總書記來南鑼鼓巷了。”25日中午,一組照片被各大網絡媒體紛紛轉載,立刻引起市民的極大關注。記者兵分多路,追訪了總書記到過的五個地方,聽當事人講述了接觸總書記的一個個瞬間。
南鑼鼓巷 總書記對居民說“合個照吧”
25日11時許,正在雨兒胡同西端、玉河西岸上工作的保安王先生,遠遠就看到了從地安門東大街上步行而至的總書記一行。同樣的時間,福祥社區書記李娜正在雨兒胡同牌樓下等待迎接總書記。
“看到總書記很激動。”李娜說,總書記“特別隨和”。她陪同總書記一行先走入了距雨兒胡同西端約100米的29號院內,“總書記是隨機走訪,他想去誰家,工作人員就幫他敲誰家的門。”
總書記先去靠近院門的一戶人家家里簡單看了下,就走入了關世岳的客廳里,交談了15分鐘。出了關家,他右轉進入了楊民家,同樣詢問了居住情況等。
走出29號院,習總書記進入了胡同對過的30號院,到一戶莊姓人家中短暫停留了5分鐘,回到了胡同口。“總書記說,合個照吧。”30號院居民王女士說,她和五六位街坊就走過去,與總書記合影留念。
關世岳則回憶,站在圍觀居民中間的總書記特別和藹,“臨走時還說,祝大家平安健康。”
離開雨兒胡同,習總書記在李娜陪同下向北沿玉河行走,“詢問了社區居民生活、休閑、娛樂等方面的問題,最后要求我們更好地為居民服務,豐富居民生活,為居民提供便利。”李娜說。
首都博物館 “小心別碰到,砸了我得負責”
“在參觀過程中,他重復說了好幾遍‘我很喜歡參觀博物館,只是沒有太多時間’。”回憶總書記參觀首都博物館時的場景,館長郭小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這句話。
首博一層大廳里豎立著一座牌樓,很多觀眾平常參觀時都“視而不見”,直奔展廳,總書記卻在這里駐足。這座牌樓曾立于西城區歷代帝王廟門前,叫做景德街牌樓。首博新館落成后,該牌樓成為第一件入館的展品。他仔細閱讀說明牌,耐心地了解了這件文物的來龍去脈。
總書記參觀的展覽是“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原本行程安排是參觀30分鐘,但是總書記對每一件文物都非常感興趣,不時駐足,聽講解的時候也很有耐心,在展廳里他就參觀了足足45分鐘。”郭小凌說,為了更全面展現北京城市的發展變遷,首博還特意將類似伯矩鬲等“鎮館之寶”暫時挪到了展廳里的一張長案上。總書記聽專家講解伯矩鬲的典故時,看到隨行攝影記者近距離圍著拍照,連忙伸出胳膊,幽默地提醒:“小心,別碰到(文物),砸了我得負責。”
軌道指揮中心 “要大量研發自主知識產權系統”
目前,北京有17條軌道線路投入運營,每天一千多萬客流在這張地下線網上往來。這些軌道線路的協調調度都是靠北京市軌道交通指揮中心遠程操控完成。總書記來到時,市軌指中心主任戰明輝正在地鐵10號線的調度臺前工作著。
戰明輝回憶,總書記的問題問得很細,會關注每一位工作人員的具體工作細節,比如通過什么樣的先進技術計算客流,如何實現遠程調度,如何通過信息化手段疏通大客流等。戰明輝告訴總書記,“地鐵10號線是北京軌道交通路網最重要的一條線路,也是最繁忙的一條地鐵線,它的最小運行間隔已經縮短到2分15秒,非常能體現出北京軌道交通高效運轉的特點。”
戰明輝介紹,北京軌道交通的裝備水平屬于世界一流。但是一些設備,比如信號系統仍然主要依靠國外技術。不過近年來,我國已經自主研發出信號系統,并在一些地鐵線路上開始應用,效果很好。“總書記聽后非常高興,特意說,‘今后我們就是要大量研發這種自主知識產權的系統,在應用中不斷完善。’”
規劃展覽館 “把更多的空間留給老百姓”
展覽館大廳里擺放著劉秉忠、郭守敬、蒯祥、雷發達、梁思成五位歷史人物銅質頭像,他們在不同歷史時期都對北京城市規劃作出了杰出貢獻。展覽館負責人趙莉說,當總書記走近頭像仔細端詳時,目光中流露出對先賢的尊重和敬仰。
讓趙莉難忘的是在了解北京軌道交通及公共設施設計時,總書記笑著說,“現在網上有張圖,有一個小孩兒說:‘習叔叔應該做點啥?多留一點兒沒用的地方。’我想,多留點兒沒用的地方就是把更多的空間留給老百姓……”
“總書記牽掛著老百姓的生活,對北京的發展也充滿關切、關愛。”趙莉深有感觸地說,從總書記觀看《不朽之城》、《古都巨變》專題片的專注目光中,從總書記與有關負責人的交談中,看得出總書記對中國歷史文化有著深刻了解,對老北京城有著熟悉而又親切的情感。 綜合北京日報、新京報記者 黃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