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金秋陽光下五彩斑斕的沙柳為廣袤的毛烏素沙地增添了一抹新綠。(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魏博 拍攝)
國際生物質綠色低碳循環能源重點示范基地的螺旋藻生產研發中心,發電排放的潔凈煙氣作用于螺旋藻的生產,替代傳統養殖所用的碳酸氫鈉和部分養料。(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魏博 拍攝)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記者 魏博)土地荒漠化不僅是重大的生態環境問題,也是非常嚴峻的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問題。據了解,中國荒漠化土地約占國土總面積的27%,全國共有18個省區市受到荒漠化的危害,每年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到1200多億元。十八大報告首次專章論述生態文明,并提出了“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理念,研究探索土地荒漠化治理新模式,對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國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013年10月,國際節能環保協會(IEEPA)高層考察團在李軍洋秘書長的引領下,走進內蒙古鄂爾多斯烏審旗,考察了中國四大沙地之一的毛烏素沙地,參觀了國際生物質綠色低碳循環能源重點示范基地。這里曾經是廣袤的大草原,然而由于氣候變化、過度放牧、采礦等原因,沙化問題十分嚴重。國際節能環保協會和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在內蒙古毛烏素生物質熱電有限公司基礎上成立了國際生物質綠色低碳循環能源重點示范基地,是我國第一個以治沙為目的,利用沙生灌木平茬廢棄物,進行直燃式發電的示范項目。該項目引起國際組織和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本次考察團領導就包括了國務院參事室、中共中央辦公廳、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國家能源局、工信部、農業部、環保部等有關職能司的主要領導??疾靾F的到來,極大提振了基地所在企業早日實現產業化治沙夢想的信心。
內蒙古毛烏素生物質熱電有限公司通過租用農牧民荒沙地、雇傭農牧民種植沙生植物,收購農牧民灌木平茬廢棄物,每年可發綠色電力約2億度,惠及5000多戶家庭,帶動7000余農牧民人均年增收逾萬元,個人收入平均提高60%左右。近年來,電廠共綠化了約36萬畝沙地,建設了沙漠的“綠色煤田”,實現了沙漠增綠,農牧民增收,企業增效的良性循環。基地在防治全球荒漠化的作用和意義方面,也得到了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的贊賞。
熱電廠還將發電排放的潔凈煙氣作用于螺旋藻的生產,替代傳統養殖所用的碳酸氫鈉和部分養料。實驗證明,生物質煙氣二氧化碳培養出的螺旋藻,產量和質量都有了大幅度提升。
“生產螺旋藻的傳統方法是用小蘇打,每生產一噸螺旋藻干粉需消耗8噸小蘇打,而生產小蘇打又是一個高耗能的過程。生物質能綠色低碳能源基地項目探索出一種新的生產螺旋藻方式,利用生物質發電產生的煙和灰,提高了效率,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是一種低碳發展的模式,將逐步打造成為中國及亞太最高層次,最大規模的螺旋藻產業研發、生產、加工、銷售基地,有了螺旋藻產業支撐,將扭轉電廠持續虧損的局面。”李京陸介紹說。
通過十多年的探索與實踐,國際生物質綠色低碳循環能源重點示范基地找到了一條沙漠低碳經濟的產業化治沙之路:造林治沙——獲得生物質——新能源發電——生產螺旋藻——產生利潤——反哺沙區群眾造林撫育——擴大生態建設和生物質能源產業規模。
國家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關銳捷巡視員,對此給出建議:“在螺旋藻養殖產業上,應積極找到更好的市場方案,促進螺旋藻產業的迅速擴張。而對于螺旋藻冬季停產的問題,應該在如何利用電廠的余熱和螺旋藻養殖大棚的改進上解決保溫問題,延長螺旋藻養殖周期,取得更大的經濟價值。還應從最前端的治沙產業到末端的螺旋藻養殖上制定一套涵蓋養殖、養護、運輸等多方面的標準,建立一個標準化經濟發展體制,從而帶動更多的類似產業鏈穩定發展?!?/p>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