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中乱码,青青青国产最新视频在线观看,无遮挡免费一级毛片视频,激情国产原创在线观看

“塵霾”的危害與防護

2013年03月13日09:12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塵霾 PM2.5 霧霾

公眾防護PM2.5科普宣傳冊

第一部分 我們真正了解PM2.5嗎?

1. 什么是霧和霾?人們常常將霧和霾混為一談,實際上二者是有區別的。霧是指在相對高的空氣濕度下,在貼近地面的空氣中形成的幾微米到100微米,肉眼可見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的懸浮體,是一種自然的天氣現象。由于液態水或冰晶組成的霧散射的光與波長關系不大,因而霧看起來呈乳白色或青白色。而霾則是懸浮在空中肉眼無法分辨的大量幾微米以下的微粒, 使水平能見度小于10千米的天氣現象。通常把在濕度大于90% 時的低能見度天氣現象稱之為霧,而濕度小于80%時稱之為霾,濕度在80-90%之間則形成霧霾。現在公眾關注的霧霾則主要是由大氣中空氣動力學直徑2.5微米以下的微小煙塵、粉塵及硫酸鹽、硝酸鹽、銨鹽、有機物等顆粒物以及水滴疊加形成的。出現霧霾時,空氣往往較渾濁,有時呈灰色或黃色,甚至紅色。

2. 什么是PM10、PM2.5?PM是英文Particulate Matter(顆粒物)的首字母縮寫,PM10和PM2.5分別指的是空氣動力學直徑小于等于10微米和2.5微米的顆粒物(人類纖細頭發的直徑大約是50-70微米)。PM10又稱為可吸入顆粒物,PM2.5又稱為可入肺顆粒物,或細顆粒物,是表征環境空氣質量的兩個主要污染物指標。

3. 形成霧霾天氣的氣象因素有哪些?

一是相對濕度比較大,就是空氣中要有相當的水汽,水汽含量比較高;二是大氣處于靜穩狀態,不利于大氣中懸浮顆粒物的擴散稀釋,容易在城區和近郊區周邊積累;三是垂直方向上出現逆溫,空氣中懸浮顆粒物難以向高空飄散而被阻滯在低空和近地面;四是要有降溫條件等。氣象因素是形成霧霾污染的外因。

4. PM2.5來自于哪里?PM2.5的來源可分為自然源和人為源,自然源包括風揚塵土、火山灰、森林火災、海鹽等;人為源包括一次顆粒物和二次顆粒物。一次顆粒物由燃煤煙塵、工業粉塵、機動車排氣、建筑及道路揚塵等污染源直接排放;二次顆粒物由排放到大氣中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氨、揮發性有機物等通過發生復雜的化學反應而產生,是大氣中PM2.5的主要來源。

5. 各類污染源對PM2.5貢獻大小?根據目前對空氣中PM2.5 來源的認識,煤炭燃燒、機動車尾氣、工業排放、建筑和道路揚塵、區域傳輸等來源,在不同地區、不同時段其貢獻各不相同。由于PM2.5 在空氣中滯留的時間較長,所以通常PM2.5 污染具有區域性特征。對某一地區而言,除了本地產生的PM2.5外,其周邊地區的影響也是重要的來源。

6. PM2.5的組成主要有哪些?PM2.5的組成十分復雜,是各種各樣固體細顆粒和液滴的“大雜燴”,化學成分高達上百種。主要成分是有機物、硫酸鹽、硝酸鹽、銨鹽、碳以及各種金屬化合物等。

7. 霧霾天能見度低都是PM2.5惹的禍嗎?空氣中不同大小的顆粒物均能降低能見度,但是在霧霾天,較大直徑的霧滴是能見度降低的主要因素,PM2.5的存在會進一步降低能見度;當濕度低于80%時,能見度降低則主要是由于PM2.5引起的。

8. 霧和霾橙色預警、黃色預警、紅色預警指什么?大霧預警信號是氣象部門通過氣象監測,在大霧到來之前做出的預警信號,提示百姓預防大霧帶來的影響,提示交通部門盡量減少大霧帶來的交通事故。大霧預警信號分分三級,分別以黃色、橙色、紅色表示,大霧紅色預警信號是大霧預警信號中的最高級別。霾預警也分為黃色、橙色、紅色三級,分別對應中度霾、重度霾和極重霾,可反映空氣污染的不同狀況。在霾預警級別的劃分中,將反映空氣質量的PM2.5濃度與大氣能見度、相對濕度等氣象要素并列為預警分級的重要指標,使霾預警不僅僅反映大氣視程條件變化,更體現了空氣污染的程度。

9. 只有冬天有霾嗎?不是,一年四季都有可能產生霾。比如春季北方的沙塵暴、夏季的光化學反應、秋季秸稈焚燒等都會引起霾,冬季由于特殊的氣候條件,更容易形成霾。

10. PM2.5對人體健康有什么危害?人體暴露于PM2.5污染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發病與死亡的風險。

11. PM2.5對人體健康有沒有安全水平?PM2.5組成復雜,含有程度不同的有毒致病物質。目前的研究還沒觀察到不影響人體健康,即安全的大氣PM2.5水平。

12. 新發布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主要有哪些變化?

    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與現行標準相比主要在基本監控項目中首次增設了PM2.5年均、日均濃度限值和臭氧8小時濃度限值,收嚴PM10和氮氧化物濃度限值等。該標準是從我國實際情況出發,綜合考慮社會經濟、技術發展、人體健康等因素制定的。

1   2   3   下一頁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環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