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你認識兔子嗎?對這個問題,很多人會不屑一顧,誰不知道兔子呀,但我的確一直不曉得家兔和野兔有何區別,也對兔子的英文為什么有兩個詞而困惑,上學時問過大人,大人說:一樣。其實不一樣,rabbit主要指家兔或穴兔,hare主要指野兔或草兔。通常我們飼養的兔子都是家兔,野外見到的都是野兔,它們是完全不同種的動物。所幸,我在麋鹿苑幾乎每天都能與野兔即草兔邂逅。每當凝視或極目追蹤那些生靈跳躍的身影時,我,作為一個心系動物的博物館人,都在叩問著它們背后的自然、文化內涵與故事。
上篇:兔子自然史
首先,我們從兔子的分類說起。兔子曾一度被認為是嚙齒目動物,因為它們的門齒發達且終生生長,但兔的上門齒兩對,第二對上門齒小,位于第一對的后方,下門齒一對,而有別于嚙齒目,兔子別于耗子,這不難理解,到底野兔與家兔有何區別呢?在分類上,它們分別屬于兔科下的兩個屬:兔屬和穴兔屬。
我在麋鹿苑常見到的草兔又名蒙古兔,在分類上,它屬于兔科兔屬下的成員,草兔通常體型大于野生穴兔并有更長的后肢,耳長,具黑斑。草兔季節性脫毛,一年兩次,夏毛短而暗,冬毛厚而長,一些北方種類如北美草兔、雪靴兔,夏季灰棕,秋季毛色變白,這有助于冬天隱身于冰雪世界里,沙漠兔幾乎紅色,亞洲還有黑兔,北極兔則四季皆白,約30個種類,能生存于任何生境,分布于南極之外的世界各地,南美和澳洲為引入種。
草兔不挖掘巢穴,在地面棲息,有時利用狐、鼠等動物的棄巢或選擇巖石之下藏身。在家域附近活動,以嗅跡劃分勢力范圍,也可使雄雌之間進行聯絡和情報溝通。為自我保護,嗅覺、聽覺、視覺都很發達,危險出現時會壓低雙耳,伏身于地,一旦敵人逼近,縱身逃竄,能短距離游泳,其生活空間危機四伏,郊狼、猞猁、狐貍、鷹隼梟等都是天敵,人更是首要天敵,幾個世紀來,人們為食其肉,剝其皮,或為打獵運動而獵殺它們。草兔的人工飼養壽命約7年。
我們最熟悉的、品種多樣、大量飼養的家兔在分類上則為另一個屬:兔科穴兔屬下的成員,其實,其下僅此一種。中國野外沒有任何穴兔,連化石種也沒有。
家兔即穴兔,所謂穴兔即善于挖穴之兔,前后爪并用,挖出形成體系的地下通道,白日躲避其中。穴兔繁殖力強盛,所到之處迅速漫延,會吃光青草、樹根、種子、果實、農作物,甚至毀壞樹木。假如沒有鼬或狗一類的動物對付它們,村民就得搬家。穴兔交配頻繁,數量眾多,趨利避害的能力強,能游泳,沙漠綿尾兔甚至能爬樹。它們在自然界不會成災的原因是天敵眾多:狐、狗、貓、鼬、鷹、郊狼、猞猁、浣熊……盡管還有人,它們還是喜歡伴人而居的,能吃到農作物。穴兔喜群居,善掘洞,營巢地下,肯花氣力在地下構筑一個安全舒適的庇護所,入洞逃避天敵,也是它們護身的法寶。有自吃糞便的習性,其夜晚排泄物富含B族維生素和蛋白質,家兔經常直接從自己肛門處吃掉全部糞便,只有生病的兔子才不吃屎。看來,我們常說“狗改不了吃屎”,改為“兔改不了吃屎”更科學。
雄兔在發情期時很兇,相互“拳擊”打斗,也會用后腿彈踹。兔子甚至有孤雌生殖,即單性生殖的能力,但由此產下的幼兔均為雌性。對此,我們的老祖宗早有“望月而孕”的浪漫化的記述:《春渚紀聞》“東坡先生云中秋月明,則是秋必多兔,野人或言兔無雄者,望月而孕……”
如果沒有馴養動物,人類恐怕會走上一條相當不同的發展道路,兔子就是一種一度隨人走向世界的動物。世界上所有馴養的家兔均來自歐洲的野生穴兔,尤其來自伊比利亞半島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化石證據已經發現。當時有兩種可能,要不兔子被古人殺光,要不兔子被馴養,結果當然是后者,不僅馴養成功,而且傳播到世界各地。達爾文認為,家兔是在中世紀隨著航海業的發展,被水手作為其漫長旅程的肉食補充品帶向世界各地的。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如果引種不當,兔子也能導致禍端。
澳洲,作為從未發生過人類馴化動物的地區,卻因盲目引種兔子引發了生態災難。1859年,澳大利亞的一個農夫為了打獵而從外國弄來24只兔子,兔子逃逸后,由于沒有天敵,快速繁殖,兔災爆發。1880年,它們到達新南威爾士,影響了南澳地區的牧羊業。19世紀90年代,當兔群抵達西澳時,人們修了一條長達1000英里的柵欄,試圖將其攔住,但柵欄很快被沖破。澳大利亞的兔子的數量從最初的幾十只增加到了幾億只,草場遭到了極大的損毀,一些小島甚至發生了水土流失。絕望之中,人們從巴西引入了多發黏液瘤病,以對付迅速繁殖的兔子。但是針對兔子的細菌戰被證明只是使不斷惡化的狀況得到暫時緩解,小部分兔子對這種病毒具有天然的免疫能力,它們在僥幸逃生后又快速繁殖起來。整個20世紀中期,澳大利亞的滅兔行動從未停止過。
馴化是人類的進步,人類的福音,也是人類之外的動物的淪喪、動物的悲哀,羅杰卡拉斯說:“最被寵愛的動物,也是最受折磨的動物。”野兔淪為家兔,野豬淪為家豬、野鴨淪為家鴨……當人類成為地球生命舞臺上的主角時,它們被一一馴化了,但還是有很多動物沒能讓人得逞,如斑馬、鴛鴦。
家兔來自野生的歐洲穴兔,其馴化最初來自法國的修道院,第一個養兔子的人是僧人,那是公元1000年左右的事情。這時,中國人成功馴化了金魚。
幾乎也是與此同時,明朝的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已有兔肉“味甘性寒,補中益氣,涼血解毒、清補脾肺、養胃利腸、解熱止咳”功效的記述。中國的家兔馴化史說紛紜,但至少不是來自中國本地野兔(本地野兔耳薄,膽小,難于飼養,更難于繁殖,雖不會打洞,但桀驁不馴),而是先秦時期通過絲綢之路從歐洲輸入的穴兔培育而成的,初為宮廷玩物,后流傳到民間,被培育成體型不大,耐粗飼的中國白兔。
常言“飛禽莫如鴣,走獸莫如兔”。馴化之所以成功,吃,是最大動力。
盡管家兔馴化歷史久遠,但規模生產或曰商品化的時間不過幾百年,中國的養兔產業始于20世紀初,由一些有食兔肉習慣的西方傳教士將一些優良品種傳入,包括新西蘭兔、日本大耳白兔、青紫藍兔、安哥拉長毛兔。如今,中國已成為世界養兔大國,兔肉、兔皮、兔毛的產量和貿易額都居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