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填埋每年占地上千畝
據記者調查了解,在未來幾年,重慶將迎來建筑垃圾產生的高峰期。根據《重慶市城鄉總體規劃(2007-2020年)》,重慶主城都市圈面積達到5473平方公里;到2020年,主城區人口規模將由目前的600萬增至930萬。規模龐大的城市建設、土地開發將使建筑垃圾的產量持續增加。加之,重慶市決定三年內拆除1000多萬平方米的危舊房,這也將產生大量建筑垃圾。據專家測算,每拆掉1平方米混凝土建筑,就會產生近一噸的建筑垃圾。2008年,重慶主城區建筑垃圾為1200萬立方米。預計到2010年,重慶主城區建筑垃圾會達到1600萬立方米。
重慶市建筑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羅暉表示,長期以來,建筑垃圾由于其物理化學特性穩定,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容易被忽視,因此處理方式多是簡單堆放、填埋。事實上,建筑垃圾中含大量鉛、鎘、苯醞化合物以及石棉等有毒有害成分,簡單堆放將會對環境和地下水源造成影響。同時,清運和堆放過程中的遺撒和粉塵、灰砂飛揚等問題,又會對空氣環境造成污染,已成為城市發展中的一大公害。
羅暉介紹說,建筑垃圾的簡單堆放處理在對環境造成影響的同時,還會占用大量土地,造成土地資源浪費。據測算,每萬噸建筑垃圾占用填埋場土地1畝,重慶市每年產生的建筑垃圾填埋占地面積就要上千畝,處理20年來的存量建筑垃圾需占用土地數千畝。顯然,這是現有的土地資源不能承受的。
建筑垃圾亟待實現資源化利用
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有關專家認為,建筑垃圾的資源化綜合利用不僅可以實現建筑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降低對環境的影響,而且若采用科學管理和有效措施將其減量化和再利用,還可以節省大量的建設資金和資源,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建筑垃圾80%以上是廢混凝土、廢磚、廢砂漿等建筑材料,經分揀、剔除或粉碎后,大多是可以作為再生資源重新利用,成為建筑業的第二資源。如廢鋼筋、廢鐵絲、廢電線和各種廢鋼配件等金屬,經分揀、集中、重新回爐后,可以再加工制造成各種規格的鋼材;廢竹木材則可以用于制造人造木材;磚、石、混凝土等廢料經破碎后,可以代砂,用于砌筑砂漿、抹灰砂漿、打混凝土墊層等,還可以用于制作砌塊、鋪道磚、花格磚等建材制品。從而實現由傳統的建筑原料———建筑物———建筑垃圾向建筑原料———建筑物———建筑垃圾———再生原料循環模式的轉變。
以重慶市2008年產生的1200萬立方米建筑垃圾為例,其中約328萬立方米舊建筑拆除物可加以資源化綜合利用。其主要用途為做成碎石用于道路材料;做成骨料用于再生混凝土和瀝青;做成地磚、墻磚等用于建筑工程。這樣,每年將會生產出約16億塊標準磚,350萬噸地基骨料,將產出的磚和骨料賣出可達3.3億元;每年可節省建筑垃圾堆入占地(深4米)1230畝,節省取土石材料525萬噸。同時,每年還可減少向空氣中排放二氧化硫約1360噸,二氧化碳約4.2萬噸。每年總社會經濟效益將超過30億元。隨著技術的不斷更新和成熟,資源利用率的提高,所產生的循環經濟價值將更大。
專家建議,要實現對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必須遵循循環經濟原則,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和扶持政策,促使其變廢為寶。一是政府應把建筑垃圾綜合利用作為發展循環經濟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大力推進建筑垃圾綜合利用,徹底改變建筑垃圾未經任何處理填埋的現狀,變低級填埋為綜合利用,變資源浪費為資源再生。二是建立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禁止填埋可利用的建筑垃圾,規定建筑垃圾必須進行分類收集和存放,建立規范科學的建筑垃圾減排指標體系、考核體系、監測體系。三是要加大對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的扶持力度,從政策上加以引導、扶持,運用政策、價格、財稅、金融等多種手段促進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四是加快研究建筑垃圾綜合處理和利用技術,開發和推廣節能降耗的建筑新技術和新工藝,減少建筑垃圾的產生。(徐旭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