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深圳2月11日電(記者劉浦泉)面對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壓力增大的情況,深圳市始終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建設,初步探索出了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路子,整體生態環境質量保持了較好水平。一項調查顯示,深圳市民對生態環境的滿意度達到85.3%。
新春伊始,記者走進去年底獲得首屆“中國十佳綠色城市”稱號的深圳,看到這里春意盎然,處處花紅草綠。道路兩側,到處栽種著樟樹、榕樹、椰子樹、紫荊樹等喬木,其間錯落有致地分布著各種鄉土灌草,形成了一道道城市的“綠色長廊”。公園里更是群芳競艷,到處是賞花觀景的人流,一派和諧景象。
被評為首屆“中國十佳綠色新聞人物”的深圳市城市管理局局長吳子俊告訴記者,近年來,深圳市經濟社會發展到了一個較高的平臺,但也面臨土地、資源、環境等難以為繼的制約。他說:“只有堅持生態環境優先的理念,大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才能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共贏。”目前,深圳市已建立起較為良好的經濟結構,高新技術產業、金融業、物流業和文化產業四大支柱產業占GDP的比重達到60%以上,每平方公里土地產出GDP和萬元GDP綜合能耗均居全國大中城市先進水平。
按照生態環境優先的理念,深圳市精心構建綠色景觀,打造“公園之城”。從2000年開始,深圳市以自然山體和城市綠地為重點,每年植樹500萬棵,并對城市主干道、國道、鐵路、高速公路、河流的綠化帶統一規劃設計,突出各綠化帶的主導樹種和特色景觀。同時,大力推進森林公園、郊野公園、市政公園、社區公園的建設。截至2007年,深圳市已建成各種公園575個,總面積達15873萬平方米。
深圳市還采取規劃建綠、見縫插綠、拆墻透綠及“拆違轉綠”等方式提高城市綠化覆蓋率。對城市立交橋的側面、干道的邊坡和擋土墻進行垂直綠化,鼓勵修建屋頂花園,基本實現凡視覺范圍內的城市空間都能看見綠色景觀。2007年,深圳市公共綠地面積達13871萬平方米,是1994年1798萬平方米的7.7倍。
“城市建設,規劃先行。”近十年,深圳市先后三次修編了城市總體規劃,合理安排城市空間結構,構建科學的生態支持系統。2001年,深圳作為原建設部的試點城市,率先對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編制的形式、內容及深度進行改革和探索,以應對快速城市化的實際需要。此后,深圳市又在全國率先創新性地劃定了基本生態控制線,將全市49.88%的土地面積劃入基本生態控制線范圍,保障了城市基本生態安全。
以建設環境友好型城市為目標,深圳市全面加強環境的保護與治理。從2000年到2007年,深圳市累計投入資金728億元用于城市環境的治理和保護。被深圳市列為循環經濟試點的寶安區觀瀾街道,從2006年起啟動了觀瀾河保護、舊屋村整治改造等9大綠色行動。昔日污染嚴重的觀瀾河,如今已建成了日處理規模達12萬噸的污水處理廠,投資數千萬元的沿岸生態治理工程也已開工,觀瀾河變清變美指日可待。目前,深圳市飲水水源水質達標率為98.86%,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4.1%。
吳子俊表示,今年深圳市將在更高層次上推動人與自然、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