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告急、廣東北江告急、太湖告急……自2005年底至今,人們不斷被突發性水環境污染事故驚醒,老百姓的飲用水安全正在遭受日益嚴峻的挑戰。面對城鄉水環境污染日益加劇的局面尚未得到扭轉,水體污染依然十分嚴重的現狀,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近日就此接受采訪時表示,建設部正在修訂和推進一系列政策措施,力保飲用水安全。
改按COD處理量補償污水處理廠
污水處理廠建設和開工不足的問題已是老生常談。據建設部統計,目前我國污水處理設施總量仍然不足,截至2006年底,全國還有248個城市沒有建成污水處理廠,至少有三十多個城市約五十多座污水處理廠的運行負荷率不足30%,或者根本沒有運行。
仇保興說,國家對污水處理廠的運行一直有激勵政策,即處理了多少噸污水,財政就按照污水噸數再返還污水處理廠處理費用。但這種被仇保興稱之為“粗放式激勵”的政策很快就要終結了。
“這種激勵政策的后果是污水處理廠只重視污水總量,而不是污水中的COD(化學需氧量)數量,我們要改成直接按照處理了多少COD噸數來補償污水處理廠。”仇保興說。
他舉例說,現在很多污水處理廠都沒有做雨污分流的管網改造,結果進廠處理的污水已經過雨水的稀釋,處理同樣噸數的污水,COD處理量卻小了不少。如果按照新的激勵政策,污水處理廠就會有積極性來改造管網,提高污水COD的處理效率。
應急預案力保事故地區供水不停
今年1月26日,衛生部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了新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并從7月1日起開始實施。其中部分指標的實施項目和日期由省級人民政府根據當地情況確定,全部指標最遲于2012年7月1日實施。
據了解,新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將水質指標增加到106項,其中包括43項常規性指標,總體上已與世界衛生組織《飲用水水質準則》、《歐盟飲用水水質指令》、《美國飲用水水質標準》等國際發達國家的飲用水水質標準全面接軌。
仇保興表示,新標準對我國的水源保護和供水設施技術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設部將在“十一五”期間逐步建立起供水水質的監控網絡和預警體系,并且針對突發性水污染事故頻發、城市應急供水預案不規范、應急處理設施不健全等問題,盡快構建應急處理技術體系,制訂應急預案和實施細則。
建設部城建司副司長張悅認為,各地發生突發性水污染事故時,往往首先的表現就是自來水停水,給生產生活造成重大損失。保障供水安全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城鄉自來水不停水。
他介紹說,新的飲用水標準大幅度提高了供水要求,而同時我國不少地區的水源污染又在加劇。對于已進入水體的上百種有機物和重金屬元素等,建設部都將對其潛在威脅一一研究應對方案,目前已完成五十多種有機物污染的成熟應對方案,建設部將編制成導則下發給全國的自來水廠,確保他們在遇到相應情況時可及時處理、不停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