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是國內飛機有意識地去國外加滿油,現在是國外飛機來中國“揩油”。
回顧2006年,當光大證券在分析國航、東航和南航的成本比較時,把國航擁有國際航班較多、可以到境外加油作為其飛行成本相對較低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直到2006年底,國內的航油價格仍普遍比國外高約1000元/噸。當時甚至發生某航空公司動用大型飛機承載著非常少量乘客飛往國外,只為了能到境外多加一點油的情況。
國航也在航油支出賬務報告上,特別提到了這一點:2007年國航航油消耗量為295萬噸,整體平均航油價格為5820元/噸,其中國內采購航油平均價格為5910元/噸,國際采購航油平均價格為5570元/噸。國際采購價格平均比國內采購價格低340元。
2008的情況正好相反。
目前,我國航空煤油出廠價格為每噸7450元,零售價格則為8020元/噸。而6月19日,新加坡交易市場上的國際航空煤油離岸價(FOB)收市時為約167美元/桶,折合約為人民幣每噸8536元,比國內批發價高出逾1000元,比零售價格也仍高了超過500元。
航油銷量大增
國內與國外航油的價差,自然會吸引更多的國際航班盡量選擇在國內采購油品。
根據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的統計,2007年,中國航油集團共銷售航油及其他成品油1451萬噸,比2005年增長49%。而根據中國民航總局的統計,2005年,中國民航共完成約261萬噸公里的總周轉量;2007年的該數字為約361萬噸公里,增長35.8%。
中國國內航油銷量的增長速度,在過去兩年里,高于同期的航空周轉量增長速度。究其原因,價格轉變導致國際航班在國內外加油傾向的轉變很可能是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如果考慮到在高油價情形下,各大航空公司這兩年里紛紛采取各種節油措施,明顯的減少了單位周轉量消耗燃油數量,則國外飛機選擇在中國境內加油的增加可能更為顯著。
根據中航油集團對外公開的數字,2005年的航油銷量為974萬噸,2006年為1140萬噸,2007年為1451萬噸。2006年和2007年的增長率分別為17%和27.3%。而同期中國民航總周轉量的增長為15.2%和17.9%,相對比較穩定。國內航油價格從高于國際價格到低于國際價格的逆轉恰好發生在2007年,國外飛機來華加油規模的快速增長可能也是2007年航空燃油銷量更迅速增長的原因。
國外的航空公司存在到中國來“揩油”的嫌疑。推而廣之,是否國際運輸船舶也會到中國港口加油加滿?是否中國的油價補貼制度也讓國外企業大賺便宜呢?
中航油的解釋
不過,部分國內航空業內人士在接受本報采訪時并不認可上述現象。
“國外飛機來華加油套利,不太可能。”一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中航油集團人士表示。
據其介紹,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所供應的航空燃油,對國內和國外的航班是采取不同政策的。受發改委監管的航油銷售價格,只適用于國內的航空公司;而對國外的航空公司,則采用與新加坡普氏交易平臺相鏈接的國際市場價。而且,據該人士解釋,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對國外航空公司供應的燃料油,由于成本和計算方式等多方面原因,甚至比國外的價格要稍高一些。
對于前述中航油銷售增量大于內需航油增量的現象,他表示,“這是加多加少的問題,背后的原因是更多國際航空公司來華開展業務。”
一位國際石油公司的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國際上大多全球性的航空公司,都與埃克森美孚、殼牌、BP等國際石油公司簽訂有全球范圍的供油協議,在簽約石油公司可提供服務的機場,獲得該全球協議確定的產品、價格和服務。不過該協議在中國境內則不能生效。
上述人士表示,由于中國在航空燃料油方面的管制,國際石油公司沒有獲得在中國境內開展航油業務的許可,因此,各大全球性的航空公司,只能與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單獨簽訂供應合同。BP的情況有些特殊,因其擁有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旗下中國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20%的股份,得以與英國富地石油控股有限公司和中國航空油料有限責任公司等合作,持有華南藍天航空油料有限公司的部分股份,從而間接通過該渠道進入國內航油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