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互助、自立、奉獻精神的培養更好地傳播了山區希望工程公益理念。楊云攝
山區希望工程因地制宜、靈活解決不同山區學生就餐。楊云攝
社會各界積極支持山區希望工程公益事業。楊云攝
中新網貴陽10月22日電 (記者 張偉)“感謝好心的叔叔、阿姨,是他們讓我們有了教學樓、食堂和宿舍,以后我就可以在學校吃飯、住宿,不用再害怕走山路、過小河回家了。”貴州省三穗縣八弓鎮馬鞍希望小學學生小敏說出了7萬余名山區希望工程受益者的心聲。
貴州山區希望工程基金的建立,最初的想法源于時任貴州省委書記栗戰書寫下的“幸福公式”:2011+所有適齡兒童、孩子們都能夠上了學、學得好=幸福。在現任貴州省委書記、省長趙克志提議下,共青團貴州省委按照“組織化動員+社會化動員”的模式成立該基金,以期改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
2011年10月,貴州山區希望工程基金成立,該基金主要采取政府主導管理、社會廣泛動員、公益組織積極協助和慈善捐款服務民生的思路,實行捐款公開,使用公布,渠道透明,全程監督,并通過援建“希望食堂”、“希望宿舍”,最終實現每一名山區孩子不僅有學上,更要吃得飽、穿得暖、學得好的幸福心愿。
中國共青團貴州省委書記馬寧宇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基金會通過零提留、全透明的運作模式,通過有品牌效應的基金會去具體運作,基層由教育部門和團系統共同協作,以正規的財政投資程序來進行,并接受社會的監督,無論從效率,還是風險控制上都會更強。”
正是這種“全透明模式”的模式吸引了全社會的關注,據統計,截至目前,貴州山區希望工程基金已募集社會捐款6000余萬元人民幣,已建設山區希望工程項目167個,其中援建希望小學35所,“希望食堂”130個、“希望宿舍”2棟,全省受益學生達7萬余人。
個人捐款高達1000萬元人民幣的顏昌峰認為,愛心是沒有終點的,愛心需要接力才會越做越好。他告訴記者:“捐錢不是目的,規范慈善行業的行為才會讓更多的人信任慈善的力量。讓孩子們吃上熱騰騰的午飯,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可以參與的小事。但小事只要人人都參與進來,就會成為影響全社會的大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