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質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我國高等學校要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最核心、最緊迫的任務”。教育部日前召開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工作會議,并頒布《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針對當前影響和制約質量提高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圍繞大力提升人才培養水平、增強科學研究能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推進文化傳承創新,提出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30條具體措施。
穩定本科招生規模
1999年開始,我國高校大幅度擴大招生規模,邁出了由人口大國轉向人力資源強國的關鍵一步。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進入到大眾化發展階段。
在快速發展的基礎上,2005年,黨中央、國務院明確提出,今后要把高等教育發展的重點放在提高質量上,適當控制招生增長幅度,相對穩定招生規模,著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實踐能力和創造精神,進一步指明了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方向。
《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穩定規模,保持公辦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規模相對穩定,高等教育規模增量主要用于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繼續教育、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以及擴大民辦教育和合作辦學。
讓最優秀教師為一年級學生上課
《若干意見》強調要牢固確立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尤其要鞏固本科教學基礎地位。
針對目前存在的本科教學不受重視、少數教授不上課等問題,《若干意見》提出,把本科教學作為高校最基礎、最根本的工作,領導精力、師資力量、資源配置、經費安排和工作評價都要體現以教學為中心;高校每年召開本科教學工作會議,著力解決人才培養和教育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高校制訂具體辦法,把教授為本科生上課作為基本制度,將承擔本科教學任務作為教授聘用的基本條件,讓最優秀教師為本科一年級學生上課;完善國家、地方、高校三級“本科教學工程”體系。
針對高層次人才培養還不完全適應社會多樣化需求的問題,《若干意見》提出完善以科學研究和實踐創新為主導的導師負責制。促進專業學位和學術學位協調發展,專業學位突出職業能力培養,學術學位重點提高研究生的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推動高校與科研院所聯合培養,鼓勵跨學科合作指導,健全研究生管理機制。
就業率低的專業將停招
高校擴招以后,一些高校競相開辦新學科,盲目追求“高規格”,一度出現“千校一面”、“同質化”傾向明顯的局面。《若干意見》提出,要探索建立高校分類體系,制定分類管理辦法,克服同質化傾向,促進高校合理定位、各展所長,在不同層次不同領域辦出特色、爭創一流。
為此,《若干意見》強調,要落實和擴大高校學科專業設置自主權,按照學科專業設置管理規定,除國家控制布點專業外,本科和高職高專專業自主設置,研究生二級學科自主設置,在有條件的學位授予單位試行自行增列博士、碩士一級學科學位授權點。連續兩年就業率較低的專業,除個別特殊專業外,應調減招生計劃直至停招。
同時,要繼續實施“985工程”、“211工程”和優勢學科創新平臺、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加強師范、藝術、體育以及農林、水利、地礦、石油等行業高校建設,突出學科專業特色和行業特色;加強地方本科高校建設,以扶需、扶特為原則,發揮政策引導和資源配置作用,支持有特色高水平地方高校發展;加強高職學校建設,重點建設好高水平示范(骨干)高職學校;加強民辦高校內涵建設,辦好一批高水平民辦高校。
高考改革勢在必行
高考是實現教育公平乃至社會公平的重要制度,是國家選拔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途徑,對促進素質教育實施具有重要作用。推進高等教育體制機制改革,是破解高等教育發展深層次矛盾、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關鍵。《若干意見》針對當前改革的熱點難點問題,提出了具體的改革措施。
《若干意見》進一步明確,高考制度必須堅持,高考改革勢在必行,要積極穩妥地推進高考改革。要逐步擴大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點范圍,在堅持統一高考基礎上,探索完善自主錄取、推薦錄取、定向錄取、破格錄取的方式,探索高等職業教育“知識+技能”錄取模式。規范高校招生秩序、高考加分項目和藝術體育等特殊類型招生。實施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擴大東部高校在中西部地區招生規模。
除了本科生招生改革,對于碩士生招生制度也要進行改革,突出對考生創新能力、專業潛能和綜合素質的考查。推進博士生招生選拔評價方式、評價標準和內容體系等改革,把科研創新能力作為博士生選拔的首要因素,完善直博生和碩博連讀等長學制選拔培養制度,并建立健全博士生分流淘汰與名額補償機制。(采訪人:本報記者 楊明方 解讀人:教育部有關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