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主持人:
剛才王教授說到了一個詞“一窩蜂”,其實我們也注意到前不久校車事件頻發之后,各地的確有一種購買校車的潮流。其實校車就是一個硬件,買了之后會有很多軟件的問題,比如說校車買了,停在哪里,怎么維修,怎么維護。另外有了校車、有了專車之后就要有專職司機,有了人就要有編制,有了編制就要有財政的安排,一系列的問題怎么解決,所以真是不應該一窩蜂地去購辦校車。
其實校車安全的事情之所以出現,也是跟前一段時間另外一種一窩蜂密不可分的。我們繼續來關注。
解說:
就近入學,今天在新的《校車安全管理條例》第三條中,我們看到了對于這一點的具體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學生數量和分布狀況等因素,依法制定調整學校設置規劃,保障學生就近入學,或者在寄宿制學校入學,減少學生上下學的交通風險,實施義務教育的學校極其教學點的設置、調整,應當充分聽取學生家長等有關有關方面的意見。
趙曉光 國務院法制辦工交司司長:
那么解決校車的問題更多地應該提倡解決就近入學,再有通過發展公共交通,這應當是解決學生上下學安全最好的辦法。
解說:
校車事故讓全社會心痛,而在對校車質量的擔憂之外,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也引發關注,那就是不合適的撤點并校。2001年,為了整合農村教育資源配置,我國實施了農村撤點并校,將臨近村落的學校進行合并,發展成中心學校。
根據教育部統計數字,1997年,全國農村小學數為512993所,2009年為234157所,總量減少了一半多,平均每天減少學校數為64所。然而,原本為了優化教育資源的做法,在一些地區出現了盲目跟風,不顧學生就學路程、寄宿條件等,為合并而合并。
對此,去年12月,在“全國農村留守兒童工作經驗交流現場會”,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明確表示,不能寄宿的農村留守兒童要就近入學,不能提供校車服務的地方不能隨意撤并學校,以免造成因為路途遙遠等原因,使農村留守兒童安全得不保障,甚至因此失學。并還是并,到底該怎樣決策?
家長:
合并學校,并來并去,這些小孩9月23日都沒開學。
家長:
這里不開學,大家都沒書讀。
解說:
2011年9月,在廣東清遠英德市黃花鎮巖背中學已經到了開學的時間,學生們卻無書可讀。由于巖背村經濟條件差、師資水平低,英德市一直想把巖背村小學和中學合并到鎮里的中學和小學,卻遭到了不少家長的反對。因為到黃花鎮讀書,學生們來回的交通費開銷變大了,加上一個學生一學期的食宿費1200元,很多家庭無力承擔。
家長:
負擔不起,我一個月掙1800元,你叫我怎么負擔,我兩個小孩讀初中。
記者:
你還想不想讀書?
原巖背中學學生:
當然想讀啦,在這里肯定想讀。
記者:
那你爸爸媽媽怎么說?
原巖背中學學生:
他們提議不讀了,如果不在這里讀太貴了。
解說:
負擔變重怎么辦,對于廣大農村地區而言,對于交通開銷的在意,是否也會轉變成對校車質量的打折呢?而在本次的《校車安全管理條例》中也規定,是否撤點并校還要聽家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