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中乱码,青青青国产最新视频在线观看,无遮挡免费一级毛片视频,激情国产原创在线观看

調查:超級中學正在壟斷一流大學入學資源

2011年06月16日09:34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入學機會 自主招生 超級中學 西北工業大學附屬中學 區域均衡發展 西安高新第一中學 大學生活 一流大學 高分考生 考生人數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城市化的發展,有相當多的農村戶籍學生,已經進入城市生活、學習并參加高考。若單純計算農村地區的學生,在一流大學中所占比例會更低。

城鄉差距首先體現在中學的教育環境上。2008年,有5918所普通高中位于城市,7526所位于縣鎮,位于農村的僅有1762所。農村學校的硬件、師資、生源無法與城市同日而語。近年來,自主招生、特長生、保送生等制度拓寬了高校選拔渠道,農村考生卻難以從中“分一杯羹”,因為農村學生獲得藝術、體育、奧賽等“補償教育”的機會不多,自招試題的城市化特色和高昂的考試成本,也讓很多農村家庭的學生望而卻步。

城鄉家庭在經濟資本和文化資本上的差異,也加劇了農村學生比重下降的趨勢。2008年,我國城市人均年收入是農村的2.55倍,城鄉家庭在經濟收入上的顯著差距,意味著教育投入上的差距。盡管高校資助貧困生的力度不斷加大,清華大學等名校都做出“不讓一個勤奮有志向的學生因貧困而輟學”的承諾,但在高中和大學階段不斷增加的教育開支,無疑成為農村家庭的沉重負擔。

社會學研究表明,家長的文化資本對子女教育也有著巨大的影響。清華大學大一學生小陳的母親是一名教師。能考入清華,小陳認為母親功不可沒:“中考后,她堅決支持我到省會上重點高中。她說現在的花費、不便都是次要的,關鍵是進入最好的高中。我高三時,她會通過書店和網絡搜集復習資料、了解招生信息。媽媽還一直幫我排解壓力,讓我在高三也能保持輕松心態。而我的一名初中同學,她的母親只有小學文化,雖然也很想幫女兒,但她唯一能給女兒提供的,只是頓頓做好吃的。那位同學高三壓力很大,卻只能跟我交流解壓,而這本來應該是家長要做的事。”

我們在貴州支教時發現,那里的孩子對未來懷抱美麗的夢想,他們希望成為律師、記者、科學家。但他們將來也許會面臨上好大學更加困難的現實。讓人振奮的是,清華大學今年首次在新疆、甘肅等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聚居區實行了自主招生的B計劃,在申請條件、考試費用、評價體系上給予農村學生支持,更加重視他們的成長經歷、心態志向和學習能力。我們希望,今后類似的舉措能夠在更廣、更深的層面上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的公平。

入學名校的省際機會差異顯著

“我們河南今年有85.5萬考生,考入名校的競爭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小陳感嘆。高校在各省的錄取名額以及考生入學機會的巨大差異,也一直是社會熱議的焦點問題。

在我國,全國招生的高校在各省都有大致固定的招生名額。由于各省教育水平、考生人數、錄取名額不同,考生客觀上進入高等院校的機會存在顯著的差異。我們提出了各省“入學機會指數”這一概念,來測量和比較同一高校在不同省份招生錄取上的差異。入學機會指數的計算公式是:各省入學機會指數=招生比例/考生比例。

經過計算,北京市2007~2010四年的入學機會指數平均為15.97,排在第二位的天津市就落到了3.42。入學機會指數最低的廣東省和河南省均為0.45,是北京的1/35。這意味一名北京考生和一名河南考生,即使其他條件完全相同,北京考生進入清華大學的機會是河南考生的35倍。

這幾年北京生源減少導致招生計劃數有所下降,但入學機會指數卻從2007年的14.61升至2010年的18.81,表明每名北京考生考入清華的機會反而增加了。這種高校招生的“本地傾向”并不鮮見。北京大學2010年校本部與醫學院3280個招生名額中,北京市的錄取計劃為635人,占19.36%。西安交大每年在陜西的招生數更占到招生總數的30%左右。

入學機會指數可以反映出考生進入某大學機會的大小。指數大于1的省市,說明考生進入該高校的機會大于全國平均水平,可以被稱為“超代表考區”,該區考生是高考機會的受益者;指數等于1的被稱為“正常代表考區”;而指數小于1的省市則被稱為 “欠代表考區”,這里的考生可以視為高考機會的受損者。

通過對清華大學2007~2010年招生數據的分析,我們發現:除北京外,成為“超代表考區”的還包括天津、遼寧、吉林、黑龍江、上海、福建、青海、寧夏、海南等九個考區。

屬于“正常代表考區”的有山西、內蒙古、浙江、湖北、湖南、西藏、陜西、重慶八個考區。

屬于“欠代表考區”的有河北、江蘇、安徽、江西、山東、河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甘肅、新疆十三個考區。

入學機會指數可以和各省錄取分數線結合起來分析:

分數線與機會指數都比較高的省份有黑龍江、吉林、遼寧、重慶、內蒙古、陜西;

分數線低而機會指數較高的省份有北京、青海、寧夏、西藏;

分數線高而機會指數低的省份有山東、河南、河北、浙江、廣東、安徽;

分數線和機會指數均低的省份有新疆、貴州、甘肅、云南、江西、四川。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國高校招生中的省際差異,主要表現在不同的錄取名額、機會指數及分數線上。這其中有歷史因素,也受到地區經濟、教育水平和相關政策的影響。其實,教育公平存在“分數面前人人平等”的形式公平和區域均衡發展的實質公平兩個方面。在當前發展程度下,一味采用全國統一分數線的方式追求形式公平,也許并不符合實際,促進區域間經濟、教育的均衡發展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

教育是國之大計,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促進社會流動、增進社會公平。正如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兼薪酬委員會會長蘇海南所言:“我們應當努力營造一個有利于向上流動的社會環境和氛圍,讓所有人都能夠懷有一個‘中國夢’,即只要是中國公民,只要努力向上,不論是偏遠地區農民的子女還是城市居民的子女,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機會和上升的空間,都可以憑借自身的才華和拼搏,改變命運。”這也是我們這些清華新生進行這項研究的最終愿望。

(作者均為清華大學人文學院社科零字班本科生)

   上一頁   1   2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