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生源危機”倒逼高校教育改革
有評論指出,假如認為高校的生存危機僅僅是來自生源,恐怕同樣有些低估了形勢。事實上,生源銳減頂多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高校的生存危機罷了,而這一危機,即便實在生源充足的當下,其實也已經顯現出來。高考考生的棄考現象,正說明,即便不缺生源,假如高校本身的性價比不高,不受認同的話,也同樣會被適齡生源用腳投票。
所以,高校生存危機的破解之道不在于爭奪生源,而在于提升教育質量和服務,從而實現高校在促進中國教育改革中所應發揮的作用。對此,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指出,高考生源減少,對擴大教育公平來說,是個契機。借此機遇,大城市或將順勢增加對中西部和不發達地區的招生投放,進而助推縮減各地招生指標差距,促進高考公平。
隨著中國教育與國際教育資源的接軌,推進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取向也日益迫切。從這一角度,部分輿論指出,生源危機或為加強這一趨勢的良機:中國可借鑒部分國家通過吸引海外留學生彌補本國生源不足的做法,解決高校現有問題,同時還可有力推進中國教育國際化發展。此外,生源危機也是高等教育結構調整的良機。
“計劃錄取制度之下的‘搶生源’,是難以引導高校把功夫下在教育質量、教育服務的競爭上的。”媒體評論稱,中國高校多用比拼錄取優惠政策的方式搶生源,只會拉大學校間的不平等,并非良性競爭。而真正有益于高校應對生源危機的有效舉措,則須高校打破計劃錄取制度,賦予考生更多的選擇權,讓學校和學生在升學錄取和接受教育過程中能有充分的雙向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