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高校招生步入“低分時代”
伴隨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大,山東省高考報名總人數持續下降。2008年是山東省高等教育發展史上一個重要分界線,數據顯示,2008年山東省高考報名總人數為781477人;2009年則減少近8萬人,高考總人數為702183人,下降10%;2010年再減5.5萬人,報名總人數為64.7萬人,參加普通高考的有61.2萬人,其余參加了對口高職考試。
錄取分數也一降再降。2010年我省普通文理科專科志愿填報資格線公布為190分后,很多考生和家長感慨:“沒想到專科的門檻這樣低!”這個分數比2008年的220分降了30分,比2009年的210分降了20分。如果用平均分換算,44分、42分、38分,這是2008年到2010年我省高考5個科目的“最低報考平均分”,專科(高職)二批錄取可謂進入標準的“低分時代”,也由此讓我們感受到部分專科(高職)院校對生源的渴望。
山東財政學院招生科科長許滋坤介紹,2010年普通高考中,錄取到最后階段,1分—190分的考生只有1萬人左右,2010年參加普通高考的考生有61.2萬人,最終錄取人數近52萬。“也就是說,如果不挑不揀,除去這1萬余人,幾乎都能上大學。”
錄取分下降同樣體現在本科錄取上。許滋坤說,2010年一本分數線發布時,還只有理科分數線比2009年低6分,到了二本,理科分數線比2009年低12分,及至到了三本一志愿,不僅理科分數線比2009年低21分,文科分數線也比2009年低7分。在三本征集志愿中,分數線更是低到文科470分,理科450分,突破了維持多年的500分上下的本科資格線。
調整發展方向和培養結構
“高考人數的逐年減少與各高校錄取計劃穩定增長之間,形成了一個剪刀差。”山東大學教務處處長王仁卿認為,隨著生源數量減少,未來幾年內這個剪刀差可能還將繼續擴大。而這個“剪刀差”的最直接體現,就是高校間的生源競爭加劇。他說,現在就業壓力不斷加大,上大學不能光是為了拿到一紙文憑,更要看能不能學到一些過硬本領。這也體現了高等教育逐步從“規模大戰”發展到“質量大戰”,部分民辦高等教育機構,特色不鮮明的專科、高職,獨立學院和部分地方本科院校都可能受到沖擊,“2010年,我省兩所高職院校招生門可羅雀,已經向我省高等教育敲響了警鐘。”王仁卿認為。
“從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開始,全球各國都大幅度提高了高等教育入學率,隨之而來的就是提高質量問題。”徐同文也提到,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及早謀劃,高校應“一切為了學生”,調整學科、專業設置,把社會不需要的或就業不景氣的應快刀斬亂麻地“革掉”,形成學校的辦學特色。
“山東高等教育必須調整發展方向和培養結構,高質量地提升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能力,90%以上的高校要面向一線崗位需求,以培養應用技能型人才為己任。”省教育廳廳長齊濤說。早在2006年在煙臺召開的全省高校黨委書記、校長讀書會,齊濤就提醒高校一定要認識到高等教育學齡人口的變化對高等教育辦學可能帶來的沖擊,不被一時的招生繁榮現象所迷惑,著眼于提高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走內涵發展之路。
齊濤認為,高考生源減少,為推進高考招生錄取多元化以及高中階段素質教育改革提供了良機。自主招生、單獨招生、注冊錄取等改革將有更大空間,今年山東省試點單獨招生的院校由2010年威海職業學院等6所增至13所,被錄取的考生享受保送資格,不再參加普通高考,這標志著山東將有更多的中等水平的考生享受“保送上大學”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