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31日,中國戲曲學院新媒體藝術系美術專業2010年新生入學考試。該系預計招收4個專業共75名學生,但考生卻有5000多人——
1月31日早7:00,考生們已經在中國戲曲學院的操場上排起了一條條“長龍”。寒風中,他們拿著畫箱、拎著畫板,眼神中有興奮也有茫然。
從山東來的小陳等幾個學生說,他們昨天還在來北京的火車上,沒有座位,就窩在車廂的一個角落。因為山東省的聯考考試時間和中國戲曲學院的考試時間相沖突,他們都不想放棄,考完山東省的專業聯考就馬不停蹄奔了過來。
考前培訓十分艱苦
考場里,往年一個普通教室里能坐30個考生,今年是40個。學生一個挨一個,盡管把窗戶和門都打開,可是空氣依然很污濁。監考的馬老師不禁感嘆道:“考生越來越多,競爭太激烈了,這比例都到百里挑一了。”
上午素描考試后,很多考生坐在學校的路邊吃帶來的食物,困了,就用畫板支撐一下打個盹……他們對下午的色彩考試不敢懈怠。
男生小西說,對“藝考”生來說,這點苦不算什么。他們大多都參加過考前培訓,培訓的畫室一般設在北京郊區。有些學生守著沒有暖氣的屋子,堅持好幾個月作畫。因為培訓費比較貴,考生們生活費花完了,就啃饅頭就咸菜、就生姜,沒有條件煮東西就用暖壺煮掛面……他們衣服上常帶有大片大片的顏料,顯得邋遢不整潔。女生小妮的手因為在冬天畫色彩,手上關節處凍出了大口子。男生小濤戴著口罩輕輕咳嗽,他前兩天感冒發燒,也不敢耽誤考試。
雖然“藝考”之路如此艱辛,但在很多考生看來,“藝考”已經成進入高校的一條捷徑,文化課成績低、專業新穎,想走這條路的人越來越多,漸漸成為比高考獨木橋更難過的“鋼絲繩”。這種壓力,比起生活上的艱苦可要苦得多。
“藝考”復讀生逐年壯大
那些常年學習美術的學生,很多專業能力很強而文化課成績不理想。也有一部分學生,文化課比較好,期待著能進入好的大學,從而臨時“抱佛腳”選擇“藝考”這條路。
因為選擇“藝考”的人越來越多,“藝考”復讀生的隊伍逐年壯大,復讀一年兩年的考生大有人在,甚至還有為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學,復讀了七八年的。
男生小西來自河北,這是他第三年考中國戲曲學院的動畫專業了。2009年,他專業成績合格,雖然文化課達到了前一年的分數,但當年的文化課又上漲了20分。這讓小西欲哭無淚,只好再復讀,這種情況不只發生在小西一個人身上。
“藝考”的火熱直接帶動了各種培訓班的發展,不管是專業課還是文化課,培訓班學費價格不菲,加上學生的生活費、紙張畫材的費用,每個藝術生背后,都有一筆高投入。有些家長甚至為了給孩子一個舒適的環境,從家趕來陪考陪讀。
對所報專業也不甚了解
與考生閑談中得知,他們大部分對所報專業知之甚少。經常能聽見他們互相問“某某專業以后是干什么的啊?”“某某專業學什么啊?”大多考生只是憑報考人數多少來選擇所報考的專業,對畢業后各專業社會需求并不關心。
許多考生和家長不是出于對藝術的熱愛,而是看中了藝術專業對文化課成績要求較低的好處,對于畢業后能否順利找到工作、是否能真正在藝術上有所成就等,缺少足夠的重視,甚至根本就不考慮。“藝考”已經成為許多人眼中的升學工具。不僅僅藝術考試的時候出現“僧多肉少”的情況,藝術類學生畢業之后的就業形勢更為嚴峻,許多畢業生被迫改行從事非專業工作,與考前家長的高投入形成強烈反差。 牛蒙蒙 趙洪濤/文并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