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學生能適應嗎?
“廣東學生比黃岡學生更辛苦”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的說法盛極一時,黃岡教師也逐步加入南下打工的隊伍。探路者的示范效應像滾雪球一樣,過來的人越來越多,黃岡教師群體越來越大。
記者獲悉,來珠三角的黃岡教師常常是“夫妻檔”。據介紹,有些黃岡教師也想跳槽到珠三角,但另一半卻不能隨同調過來,最終不得不放棄跳槽的想法。“在珠三角,黃岡教師很容易找工作,但其他行業就不一定,所以來珠三角的黃岡老師往往成雙成對。”
如今,黃岡教師們很多已在珠三角購房,有些還把老人接過來,準備在此定居。不過每年寒暑假,很多人還是會回到故鄉。
由于在珠三角幾乎沒有親戚,朋友也不多,黃岡教師們生活較為單調。“平時也忙得很,有時間就休息,黃岡教師之間來往也不多。”張明華說。
黃岡教師來粵之初,有人擔心他們水土不服:“黃岡教育以嚴厲聞名,一度被人稱為‘魔鬼式教育’,在優越生活環境中成長起來的珠三角學生能適應這種教育模式嗎?”
對此,多名受訪教師表示,他們并沒有固守黃岡的教學方法,而是取長補短———一方面,繼承黃岡教師吃苦耐勞、善于分析高考動向、捕捉重難點等優勢;另一方面,向本地教師學習師生平等等教學理念。
“我感覺廣東學生比黃岡學生更辛苦!”張明華說,在黃岡一節課往往只講30分鐘,剩余時間學生可以自由討論,而廣東課堂常常要講足45分鐘,廣東學生每天的學習時間甚至比黃岡學生更長。
“從黃岡教師取得的教學成績看,水土不服的擔憂是多余的。”黃岡中學惠州學校校長汪立豐說,2008年,該校首屆畢業生131人參加高考,上重點本科線人數達54人,上線率為41.2%;上本科線116人,上線率為88.5%,其余15人均達到大專錄取分數線,大學上線率達100%。2009年高考,該校本科上線率再次居惠州全市第一。
師資流失致黃岡神話破滅?
黃岡中學加快品牌全國輸出
近幾年,黃岡教育的光芒有所黯淡,有人說,這與優秀師資的流失不無關系。
黃岡中學是黃岡基礎教育的杰出代表,然而從1999年至今,該校出產的湖北省高考狀元數目為零。
國際奧林匹克競賽方面,黃岡中學的領先優勢已經縮小,湖北省內的華師一附中、武鋼三中迎頭趕上,而華東師大二附中、湖南師大附中、長沙市一中等省外名校的獎牌數早已將黃岡中學甩在身后。
據汪立豐介紹,在他擔任黃岡中學校長時,黃岡中學數學競賽主教練就跳槽到武漢二中。另一方面,大學優秀畢業生很多不愿意來黃岡就業,“即便來了,也有個成長的過程,不是一開始就能成為優質師資”。
與優秀師資流失相對應的,是優秀生源的分流。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黃岡下轄各縣市的頂尖學生幾乎悉數被黃岡中學招收。然而,如今各縣市一中千方百計將優秀學生截留,此外,還有不少優質生源被華中師大一附中等武漢名校分流。
黃岡教育界也想方設法,試圖改變教師不斷流失的局面,黃岡中學就作出了巨大努力,加快品牌輸出。
2005年,黃岡中學在惠州開辦了第一所分校———黃岡中學惠州學校。惠州方面希望通過引入名校,改善投資環境,提升基礎教育水平,而黃岡中學則期待將品牌效應變成經濟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