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征兵辦公室等部門解讀征兵新政——
11月9日,在北京海淀區人武部2009年冬季女兵征集初檢站,300多名女大學生正在排隊等待體檢。
【核心閱讀】
2009年,對征兵工作來說,是個不同凡響的年份,新政頻出,廣受關注,熱議不斷。有專家稱,今年的征兵工作將成為國防和軍隊建設史冊中閃亮的篇章。
首次以13萬人的大規模征招大學生,意味著什么?這么多高素質人才入伍,該怎么發揮他們的作用?他們退伍之后能否得到妥善安置?記者采訪國防部征兵辦公室、教育部高校學生司等相關部門,解讀今年征兵新政。
早在半年前的6月16日,中國政府網的一條消息就引起關注:2009年全國將從應屆大學畢業生中征集12萬余名新兵。11月初,記者從教育部高校學生司獲悉,由于報名踴躍,已確定的預征人數增加到13萬。
政策鼓勵高學歷人才入伍
首次面向社會普遍報名征集女兵
對2009年出臺的征兵新政策,很多媒體用“密集”、“跨越”和“突破”來形容。
為鼓勵高校畢業生服義務兵役,國家以空前力度出臺8大優惠政策。其中引人注目的是,為應征入伍服義務兵役的高校畢業生補償相應學費,代償助學貸款,高校畢業生入伍之初就可一次性獲得每人最多2.4萬元的學費補償或助學貸款代償,全部由中央財政撥付。
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宣布,今年高校畢業生入伍遵循“兩優先原則”,即同等條件下,學歷高的青年優先;同等學歷下,應屆畢業生優先。
解放軍四總部發出通知,在部隊服役的大學畢業生士兵均可納入提干選拔范圍,注重向師級以下作戰部隊和艱苦邊遠地區部隊傾斜。
今年女兵征集制度做出了較大幅度的調整,由過去的推薦報名變為全面面向社會普遍報名征集,這在全國也屬于首次。征集的女青年為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的應屆畢業生、在校生和2009年普通高中應屆畢業生。年齡也相應放寬,本科以上應屆畢業生放寬到24歲。
國防部征兵辦公室有關部門負責同志說,這些政策改革和創新,主要回應了五個方面的時代需要:新世紀新階段我軍履行使命任務的需要、軍隊武器裝備日益現代化的需要、士兵在作戰系統中地位作用更加重要的需要、國民教育日益普及和國民素質不斷提高的需要、兵役法規與時俱進的需要。
前些年,海軍某驅逐艦支隊官兵望眼欲穿盼來的新電子設備,水兵們卻“玩不轉”,不得不求助于來自科研院所和生產廠家的技術人員;某團演習在即,卻有幾十臺新型步戰車“趴窩”,只好把生產廠家的技術人員千里迢迢請來“救火”……
“現在,隨著一批批掌握現代科學文化和技術的高素質人才入伍,演兵場上這些讓人尷尬的場景將逐漸消除。”有專家這樣說。
大學生士兵已成部隊骨干
日益現代化的軍隊必然需要高素質人才
今年10月1日,當氣勢磅礴的閱兵式展現在世人面前時,一些敏銳的人就注意到:像這樣一支日益現代化的軍隊,必然需要更多高素質的新型軍事人才。
一位海軍潛艇部隊領導說:我們不僅需要優秀的軍官,更需要技能精湛的士兵!在他的艇上,士兵的戰斗崗位有雷達、聲吶、電航、無線電、導彈發射、導彈、水聲、指控等多個專業,每個士兵都要獨當一面,每個人的操作都關系戰斗的勝利。
“沒有優秀的士兵,就不會有優秀的軍隊!”持續并大規模地獲得高素質士兵,已成為時代呼聲。總參動員部部長白自興,為此一連用了4個“迫切需要”:
——軍隊現代化建設的迫切需要。“有的士兵操作著價值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元的新裝備,沒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能行嗎?”
——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迫切需要。“兵員文化素質高、反應快,學習和掌握新裝備能力就強。”
——部隊人才隊伍建設的迫切需要。“如果士兵群體與軍官隊伍之間的學歷差距越來越大,就不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
——社會對退役士兵文化素質和技能的迫切需要。“簡言之,來者越優秀,回去后越好安置。”
現在,參軍入伍的大學生士兵已逐漸顯現自己的優勢,成為部隊建設和訓練的骨干。南京軍區某摩步旅退役士兵、二等功榮立者、復旦大學大四學生唐三勇介紹,近4年來復旦大學先后有54名大學生入伍,2006年入伍的7名大學生除1人榮立二等功、1人榮立三等功外,其余5人都被評為優秀士兵,全部擔任骨干。
東海艦隊某護衛艦大隊是一支擔負戰備巡邏任務的戰斗艦艇部隊,近年來陸陸續續接收了幾十名大學生戰士。有28名大學生士兵活躍在一線技術崗位,大部分被任命為班長、副班長,被任命為技師的有15名,被評為技術能手的有8名。
征與用、征與退需配套協調
教育部門建議強化對口征兵工作
目前從社會的反響、大學畢業生的踴躍參與看,2009年征兵政策的改革創新開局良好。由于征兵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對政策配套的要求很高,記者從院校、部隊和大學生中調查了解到,不同方面已經提出了新的期望。
——怎樣使“征”與“退”銜接起來?
2008年征兵,江蘇省東臺市十幾家企業把人才招聘會設到征兵體檢站,與大專以上學校畢業的應征青年簽訂退伍后用工意向。
對大學生來說,關注服役期滿后的安置問題,是一個普遍現象。政策制度和社會支撐方面的配套措施,對鼓勵他們參軍入伍,具有重要導向作用。
——怎樣使“征”與“用”更加協調?
人才是一種寶貴資源,高效合理地利用高素質士兵人才資源,才能發揮好他們的巨大作用。
畢業于上海大學機電自動化專業的朱辭海,同時收到上海寶鋼集團的就業合同書和入伍通知書,他選擇了軍裝,來到海軍某部從事艦船技術保障工作。步入軍營,嚴格的管理,專業上的一些制約等,曾讓他一度打起了退堂鼓。部隊領導發現了他的思想情緒后,給他安排了局域網站建設等工作,使他安下心來,如今他的工作已經小有成績。
——能否進一步強化對口征兵的工作力度?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職高專處處長范唯建議:“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部隊可以向我們提供兵源需求訂單,我們還可以按部隊的需求對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調整,以適應供需對口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