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4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將力爭應屆普通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到70%左右。對于畢業一段時間以后找不到工作,進行了失業登記的普通高校畢業生,將力爭使他們的就業率達到60%。今年還將建立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登記認定制度,力爭登記后半年內就業率達到90%以上。中新社發 任衛紅 攝
中新網1月15日電(朱博)在近期陸續召開的中國地方“兩會”上,各地代表委員就大學生就業這個長議不衰的話題提出了很多有創造性的建議。本網將這些建議大致分為五類,供讀者品評。
“照貓畫虎”型:
北京市政協委員孫狄在提案中建議,借用“博士后”模式,在企業中建立“學士后”、“碩士后”制度,為畢業生設立兩年的見習期。觀點一出,就引來各方關注,談及爭議最多的“學士后”、“碩士后”,孫狄認為,這樣不僅能調動用人單位的積極性,提供了更多選人機會,也使畢業生在剛踏入社會時有個過渡適應期,同時能為社會緩解當前的畢業生就業壓力。
“逆勢而上”型:
“如今就業形勢是樂觀的。大學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在全社會一片叫“苦”聲中,四川省人大代表、四川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徐玖平的“反調”顯得格外刺耳。但是思考之后,卻又不得不承認這個事實:當前普遍感覺到的就業難“不是整體需求無望,而是人才的專業技能和知識水平跟我們需求的對接出了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