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生產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十一五”期間,農業部將以村為基本單元,辦班到村,開展農民科技培訓,使農民足不出村就能學到致富技術,并使之成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這是記者日前從農業部獲悉的。
據介紹,目前我國農村勞動力接受過系統農業科技培訓的僅占5%左右,隨著農村大量青壯年和高素質農民的轉移,留在農村務農的勞動力整體素質下降。開展農民科技培訓,提高他們的種養水平和整體素質,是目前保障我國糧食安全,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基礎性工作,也是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重要保證。
以村為單元開展農民科技培訓工作,是基于目前我國農民還是以村莊為主進行生產經營活動,農業生產有明顯的趨同性,具有組織上的區域性、管理上的合作性、利益上的聯系性,是農村信息、技術、生產、供銷的組織樞紐。一些地方成功的經驗表明,圍繞具體產業,一村一品,開展技術和經營管理知識的培訓,可以取得“辦一班、興一業、富一方”的效果。同時解決了農民想提高自己的能力,又掏不出更多的錢和不能耽誤農活的問題。
據介紹,進村辦班,將按照“根據產業辦專業,辦好專業促產業”的培訓思路,選擇市場前景好、效益高的主導產業,開展生產技術要領和經營管理知識培訓,解決農民在生產和經營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培訓工作將尊重農民意愿,根據農民的選擇確定培訓機構,按照農民的喜好安排培訓形式,根據當地的生產周期安排培訓時間。
培訓內容將按照特色農業發展要求,對農民開展包括品種選擇、技術管理(如施肥、用藥、動物防疫等)、貯藏、加工、銷售等產前、產中、產后的技術要領培訓。在此基礎上,開展經營管理知識、必要的法律常識、農村生態環境等公共知識培訓。
培訓機構將通過招標的方式,公開、公平、公正地確定。各類教育培訓單位、技術推廣機構、農民專業協會、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農業龍頭企業等,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技術力量,向縣主管部門提出承擔培訓任務申請,并提交實施方案。各縣對招標確定的培訓機構,進行合同管理。
培訓模式將通過集中培訓、現場指導和發放技術明白紙的形式,需要集中授課的,由村里提供教室,組織農民參加,開展集中培訓;需要現場指導的內容,技術人員在田間地頭進行面對面、手把手的技術指導,做給農民看;還可以通過發放明白紙,將技術操作規程告知廣大農民,擴大培訓的覆蓋面。實現培訓、指導和服務三位一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