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報記者通過相關途徑獲悉,新《郵政法》第7稿將于今年6月底進入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預計會在9月份正式出臺。一些引起行業爭執的條款的實行已不可逆轉,民營快遞的轉型以及市場格局的變革已經開始。
民營快遞的轉型陣痛
山雨欲來風滿樓,新《郵政法》第7稿即將推出的消息已經開始在上海的一些快遞公司流傳。
“隨著新《郵政法》的實施,民營快遞公司曾經的價格優勢將會逐漸消失。”中國輕帆快遞公司華東區總經理馬海龍說。多年來,民營快遞之所以能和郵政在“貓捉老鼠”的游戲中發展壯大,主要憑借兩把“殺手锏”:首先很多民營快遞公司參與市場競爭的砝碼就是低價格;其次是靈活經營帶來的高效率。
上海郵政速遞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隨著我國郵政體制改革步伐加快,郵政業務企業化經營,郵政監管力度的加強,小企業低檔次、不規范競爭將會減少,其價格優勢也將隨之消失,郵政局會逐漸收復自己原先的市場。
“根據新《郵政法》規定,民營快遞350克以下信件業務被禁止,這對主要以同城業務為主的民營快遞公司將是一次嚴峻考驗,申通不得不考慮轉型。”上海申通快遞有限公司總裁陳松海表示。對于申通而言轉型最大的困難就是體系,申通的同城快遞多年來一直以本城市物流網絡為基礎,而異地快遞尚未建立自己一套完善的體系,這將使申通不得不面臨一次全新的市場開拓。
目前,由于沒有經營許可證,很多民營快遞公司都是掛靠在郵局名義下繳納“買路費”進行運營的,和郵局合作所付出的代價是需要送給郵局一筆業務,這筆業務不僅是免費的,而且民營快遞公司還要掏出一筆錢來滿足郵局的規定,比如民營公司一封快遞是10元,而他們把這筆業務交給郵局后,還要再掏12元給郵局,因為郵局的EMS(郵政快遞)的價格是22元。送給郵局這筆業務占某些民營公司總業務量的30%左右,新《郵政法》出臺后,這一方法顯然不再適用,民營快遞公司需要尋找一個新的合作方式。
新領域的逐步滲透
分析人士認為,民營快遞有三條出路,其一相互間聯合重組,或在包裹市場拓展新業務;要么賣給EMS等國有快遞;以及賣給UPS、TNT等國際巨頭。但國際巨頭目前還是專注跨國業務等高端國際市場,而中國郵政因為體制原因,目前尚無法在市場上收購兼并,因此民企實際只有轉型一條路,從過度依賴信函快遞向包裹速遞上轉變。
“350克以上的包裹市場是蛋糕上的奶油,這是快遞業中的精華部分,利潤也是最大的。”馬海龍對記者說,“早在一年前,我們就已經開始向此領域轉型了。在去年4月份我們350克以下信件業務已經全部退出經營,同時轉向了電子商務包裹的發展。”
宅急送公司上海地區總經理張岳表示,由于新《郵政法》實施的不可逆轉性,很多企業必須提前轉型。
但中國貨貸協會秘書長劉建新認為,轉型對于大型的民營快遞較為容易,而對一些中小型的公司難度非常大,這是因為中小公司原來的運營模式就不健全,對于同城快遞一些小企業仍然困難重重。
馬海龍則認為,對于一些小型的快遞公司要建立自己的特色經營,比如專注于某一行業物流,在行業內做出影響,同時開展各種各樣的富有獨家特色的業務,比如開展食品、藥品等方面的業務等等,馬海龍說,在美國很多的小型快遞公司生存之道就是特色,靈活性,這一點對民營快遞非常重要。
目前中國郵政EMS的網絡體系規模和擴張速度,還無法鯨吞信函快遞市場這塊大蛋糕。有民企希望可以和中國郵政進行合作,然后逐步退出信函市場。例如民營快遞公司可以成為中國郵政在某些地區指定快遞服務伙伴,可以通過招投標、加盟等方式與中國郵政進行合作,同時在包裹市場開拓新業務。
多元市場格局呈現
新《郵政法》改變了的不是民營企業而是整個中國快遞業行業格局的變化。
目前,有三方勢力在爭奪中國快遞市場——國際快遞巨頭、中國郵政和民營快遞公司。中國郵政主要以異地快遞為主,外資快遞主要經營國際快遞,而民營快遞主要是同城業務。
但是這一涇渭分明的領域劃分今后將越來越不明顯,對利潤豐厚市場的覬覦使得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如國內快遞市場。
目前DHL(敦豪)、UPS(聯合包裹)、FEDEX(聯邦快遞)、TNT(天地快運)快遞巨頭暗自向國內快遞領域滲透,這意味著郵政和民營快遞的領地正面臨新的入侵者。
郵政的EMS從2004年下半年開始也拓新求變,推出“全夜航”、“次日遞”和“次晨達”等業務提升國內服務。并增加自己的綜合競爭能力。
對于外資和郵政局的雙層包夾,馬海龍則認為勢力相對較弱的民營快遞要加強自己品牌的建設,企業對品牌的信賴進一步推動了快遞市場品牌化的到來。(作者:葉文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