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金融危機后,全球第四次產業轉移揭開帷幕。未來十年,以中國為代表的部分新興經濟體對外貿易傳統比較優勢逐步削弱,企業利潤縮減,低端制造業被迫向周邊低成本國家轉移;以美國為代表的部分發達國家提出再工業化戰略,引致高端制造業回流國內。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將承受來自新興經濟體與發達經濟體低成本與高技術的雙重擠壓,面臨產業結構調整、制造業梯度轉移、出口產品升級的重要任務,預計我國進出口將進入中速增長時期,出口結構有所改善,貿易國內增加值提高。
一、對外貿易進入中速增長時期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貿易迎來高速發展階段,尤其是2001年后的十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年均增長速度高達21.7%,其中出口年均增長21.7%,進口增長21.8%。這主要得益于制度變革、人口紅利、入世效應以及世界經濟繁榮等因素。展望未來十年,一方面,受全球金融危機與經濟長周期波動影響,世界經濟進入調整變革階段,歐債危機影響歐洲經濟發展,美國新一輪產業革命蓄勢待發,日本經濟難以擺脫疲勢,我國主要貿易伙伴國增長受到不同程度遏制。于此同時,新興經濟體地位持續上升,在全球經濟總量中比重不斷提升,區域一體化蓬勃發展。另一方面,國內經濟發展仍將保持平穩較快趨勢,工業化、信息化、城市化、農業現代化將取得長足進展,中國有望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但潛在增長率有所放緩,人口紅利逐步減退,結構調整任務艱巨,入世效應邊際遞減,資源環境要素日益稀缺,貿易總量基數龐大。中國對外貿易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傳統比較優勢逐步弱化,新的增長極形成有待時日。由此判斷,我國對外貿易將進入“穩中趨緩”發展階段,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長速度放慢至10%以下,世界第一大出口國地位仍然穩固,經常賬戶略有盈余,貿易順差占GDP比重下降。
二、貿易結構發生深刻變化
未來十年,我國國內比較優勢逐步轉變,產業升級壓力加大。隨著勞動力成本、土地成本、資金成本、環境成本快速上升以及人民幣匯率升值,出口產品憑借低成本優勢占據國際市場的局面將隨之改變,出口結構升級要求日益迫切。
一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繼續收縮。根據商務部數字,過去3年城鎮職工平均工資上漲33%,過去2年大部分地區每年上調最低工資標準20%以上。下一階段,我國以服裝、紡織、鞋帽、家具、塑料、箱包、玩具為代表的7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價格優勢日漸喪失,在出口總額中的比重將繼續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