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三、“十二五”農墾扶貧開發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把扶貧開發作為改善墾區民生、加強社會管理、促進農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大舉措,繼續堅持開發式扶貧的方針,以國家扶持為引導,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著力發展現代農業、培育主導產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職工群眾收入、提升人力資源素質,推動貧困農場盡快走上增強積累、穩定發展的軌道,努力實現貧困農場經濟社會全面進步。
(二)基本原則
1.政府支持,社會參與。各級農墾主管部門和農場積極爭取國家扶貧資金及有關政策支持,并努力創造條件,動員和吸收社會資本及其他社會力量參與貧困農場的建設和發展,形成支持和促進貧困農場發展的強大合力。
2.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充分調動貧困農場廣大干部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自強不息,奮力開拓,不斷增強促進貧困農場脫貧致富的內在活力和動力。
3.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不同墾區、不同貧困農場實際,理清農場發展思路,找出脫貧致富的關鍵環節,采取有針對性的策略和措施,切實提高扶貧開發效果和農場經濟增長的質量效益。
4.統籌兼顧,全面發展。協調推進貧困農場產業發展、擴大就業、職工增收和民生改善,注重扶貧開發、資源保護與生態建設的有機結合,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
(三)規劃目標
“十二五”期間,整合中央、地方和墾區的投入,集中力量支持365個重點扶持貧困農場。到2015年,實現以下幾方面的目標。
——綜合實力和收入水平。重點扶持貧困農場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以上;人均收入年均增長10%;資產負債率下降8個百分點;重點扶持貧困農場總體上實現盈利,虧損面由46.85%下降到30%左右;力爭100個以上重點扶持貧困農場整體脫困,脫貧率達到25%以上。
——主導產業和主要農產品。重點扶持貧困農場形成主導產業或優勢特色產業,基本具備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能力;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基本形成帶動貧困農場發展的產業鏈。糧豆、棉花、干膠、肉類、牛奶等主要農產品總產量分別達到750萬噸、6萬噸、3.5萬噸、70萬噸和130萬噸,年均增長分別為3.52%、2.28%、7.09%、6.96%和5.89%。
——農場生產和生活條件。農業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基本解決農場安全飲水、通電通訊、道路交通等問題,職工群眾生活環境顯著改善,教育、文化、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不斷發展,農場面貌發生根本性改變。
四、重點任務
“十二五”時期,農墾扶貧開發工作要集中力量重點完成以下三個方面的任務。
(一)進一步加強農場基礎設施建設
通過基礎性、公益性設施建設,改善貧困農場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增強農場自我發展能力。基礎設施建設優先安排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與貧困農場職工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中小型公益性項目。
農業生產類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推進農田水利工程、中低產田改造、畜牧水產養殖設施工程。努力建設穩產高產、旱澇保收、節水高效的高標準基本農田,力爭改造中低產田30萬公頃,修排灌渠道6萬公里,修建水泥曬場和倉儲設施500萬平方米,顯著增強抵御自然災害能力,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生態環境類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推進草場改良、小流域治理、土地沙化治理等項目。通過建設人工草地、天然草場劃區輪牧、飼料基地、草籽繁育基地等措施,改良草場50萬公頃。通過生物與工程措施相結合,在水土流失較為嚴重地區有條件地實施小流域治理項目;在土地沙化較為嚴重地區有條件地實施土地沙化治理項目。
民生改善類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是尚未納入政府發展規劃和計劃的貧困農場內的交通、通訊、電力、改水等基礎設施建設。
(二)進一步發展主導產業
通過種植業、養殖業、農副產品加工業以及良種繁育、技術推廣、信息服務體系等方面建設,培育和發展主導產業,為貧困農場脫貧致富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撐。
加快建設優勢農產品基地。推進大田作物生產的良種化、機械化、水利化建設;根據資源條件積極支持發展設施農業發展和特色農業;加強畜牧業規模化標準養殖小區建設,促進農產品生產基地化、規模化、品牌化。支持貧困農場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和有機農產品生產,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積極培育和扶持龍頭企業。重點支持貧困農場依托資源優勢,立足農業,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為農業生產、職工生活服務的第三產業,著力培育和發展一批相關領域的龍頭企業,帶動農場農業和場域經濟發展。鼓勵具有市場開拓能力的龍頭企業,到貧困農場建立原料生產基地,推進龍頭企業與貧困農場生產的有效對接,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質量和效益,并讓貧困農場分享產業化經營的效益。
(三)進一步加快農業科技進步
大力推進農場科技進步和職工素質提高,使貧困農場農業發展真正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不斷提高農業勞動生生產率和經濟效益。
加強科技示范建設。充分利用農墾科研條件和土地規模優勢,加強科技示范基地、科技示范場(隊)和科技示范園區的建設;以培育和運用良種為重點,提高農業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推廣先進實用技術。在優良品種、標準化生產、農產品質量安全等方面推廣成熟可靠、容易掌握、增產增收、效果顯著的實用技術,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增加產品附加值。
完善科技服務體系。加速墾區及農場的科技服務體系硬件設施條件建設;進一步建立農業科技推廣服務網絡,完善引進、開發、推廣、服務“四位一體”的科技服務體系,提高農場農技服務、質量檢測檢驗水平,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
提高職工隊伍素質。圍繞扶貧開發要求和農場發展重點,采取舉辦培訓班、現場指導、科普宣傳等多種形式,全面提高農場職工科學文化素質,特別是運用先進技術發展現代農業的能力。勞動力資源相對豐富的農場,在加強職工農業科技培訓的同時,開展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增強務工就業能力,積極組織勞務輸出,開辟新的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