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新聞1+1》2012年12月17日完成臺本
——新型城鎮化,要的是質量!
(導視)
解說:
股市強烈反彈,學界熱烈討論,新型城鎮化會成為中國經濟下一個十年最大的動力嗎?
積極穩妥推進,著力提高質量,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城鎮化成為最受矚目焦點。
朱子陶:
我出來的時候兒子只有兩歲,要問我老婆才知道他是哪一年生的。
解說:
醫療、住房、教育、社保還有政府的公共服務,2.5億農民工的現狀也對中國的城鎮化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新聞1+1》今日關注:新型城鎮化,要的是質量!
主持人 董倩:
晚上好,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
在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有一個亮點被媒體敏銳地捕捉并且放大,那就是相對于2012年的五項中央決定的經濟工作的重點變成了2013年的六項經濟工作的重點,增加的這一項就是城鎮化,我們如何做到在未來十年間城鎮化可以更有質量地進行,又如何做到未來十年城鎮化可以成為經濟發展不竭的動力。今天我們的節目就共同關注。
2012年12月14日新聞:
今天上證綜指已接近全國最高點的2150.63點報收,較前一交易日大漲89.15點,漲幅達到4.32%。
解說:
上周五滬深股市的突然放量大漲令很多人感到意外,而今天兩市依然雙雙高開,低迷了很久的資本市場終于又給大家帶來了一絲熱情,而談起本輪反彈的原因,不管是機構還是普通投資者,大家都在談論的就是一個概念——新型城鎮化。
銀行、地產、水泥、農業,面對政府城鎮化是未來十年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大動力這樣的提法,投資者的敏感帶動了股市的反彈。而我們注意到昨天落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首次將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著力提高城鎮化質量作為明年的一項重要任務列出。
2012年12月16日新聞:
要圍繞提高城鎮化質量,因勢利導,趨利避害。積極引導城鎮化健康發展,要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格局,把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作為重要任務抓實抓好。
解說:
投資者的熱情不是憑空想象的,來自上海證券日前發布的一份報告就顯示說,中國的城鎮化率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大概能夠帶來七萬億元的市場需求,他對眼下中國經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過昨天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面對新型城鎮化這個戰略目標,重點強調的不是速度,而是質量。
眼下新型城鎮化也迅速成為政商學界精英議論的熱點,面對目前情況,有學者擔心,新型城鎮化會不會走向另一結果,那就是房價繼續上漲,成為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最大障礙。
主持人:
從高層的屢屢的提及,再到業界的熱議,再到資本市場的一種反映,我們能夠看出“城鎮化”這三個字已經成為今年年末的一個熱詞,但是這樣一個熱詞并不是今年才提出,早在2000年的中共中央十五屆五中全會上就有這樣的表述,就是要提出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而且從那兒之后,全國各地都在進行自己的這種理解內的城鎮化。而且在新一屆的領導集體上任之后也提出了未來十年城鎮化將是經濟發展的一個最大的動力。
今天我們演播室也特別請到了一位專家,彭真懷先生,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常年以來,他一直在關注城鎮化的進程。
彭先生,首先請教您一個問題,因為在十八大報告里面,我們注意到有一個新“四化”的提出,其中就有一個叫做新型的城鎮化,您先跟我們解釋一下,新型的城鎮化跟以往我們已經實施的、已經鋪展開來的城鎮化,到底有哪兒不一樣?
彭真懷 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首席研究員:
我覺得新型的城鎮化實際上主要包括兩個重要的內容:
第一個內容,要把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這是重要的任務。因為過去我們在推動城市的過程當中,簡單地稱為要地不要人的城鎮化,所以我們的城鎮化率看上去過了51%,但實際上人口的市民化只有35%左右,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也是一個很尖銳的問題。
主持人:
這個差異意味著什么呢?城鎮化和市民化有不到20%的差異。
彭真懷:
這樣一個差異證明我們違背了城鎮化本來的一種普遍遵循的規律,因為城鎮化的這個概念指的主要是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的過程,當然主要向城市轉移的過程,我想這是新型城鎮化,中央在十八大,也就是過去長期提出來,要實行新型城鎮化的一個最重要的方面。
另外一個方面,把生態文明的理念融入新型城鎮化整個全過程,也就是我們要建設一個美麗的中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可持續發展。簡單地說就是四個詞,新型城鎮化主要指的是一個是集約,另外一個是職能,第三就是要低碳,第四是綠色。我想這八個字可以概括新型城鎮化本質的特征。
主持人:
彭先生,我們注意到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有幾個提法,您給我們解釋一下,因為他說要圍繞提高城鎮化的質量因勢利導、趨利避害、積極引導城鎮化健康發展。因什么勢?利什么導?趨什么利?避什么害?
彭真懷:
所謂“因勢”就是兩個事:
第一,我們國家的基本國情,我們國家91%的國土面積在縣域經濟,73%的人口在農村,當然現在有部分轉移,大概65%左右還在農村,這是我們一個基本國情。所以對于我國來講,讀不懂農民就讀不懂中國,這是一個最基本判斷,這是一個大勢,必須要懂得這個大勢,所以善于下棋者謀事而不在于謀一子的得失。
第二,從目前城鎮化發展水平來看,盡管剛剛超過了50%的城鎮化率,但是有35%是市民人口,在這種情況下,這是第二個事。
在推動城鎮化的進程當中,我們必須要謀這兩個大事,要解決本國最基本的、現實的實際需要出發,這是我們需要謀的事。
趨利避害首先談到避害,避什么害?在我們國家現在要解決城鎮化的根本問題,特別是要實行新型城鎮化的話,大中城市的發展要適當地控制規模,全國大中城市主要指的是287個地級以上的城市,其中包括4個直轄市,27個省會城市,4個沿海開放城市,所謂副省級城市,這36個城市應當適當地控制規模,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關于這36個城市是不是應該考慮以穩妥為主,這些城市不再擴大規模,而且要更加注重提升質量,過去這些大城市主要是三分管七分建,是不是可以倒過來,七分管理三分建,讓這些城鎮真正成為進入這個城市所有人的城市,而不僅僅是居住在這個城市的居民人口的城市,這就是剛才短片所說的農民工進城的問題。
主持人:
謝謝彭先生,稍候會有更多的問題跟您連線。
其實農民工進城的問題,說到底解決的就是農民的出路和地位問題,現在有2.5億農民工,這是一個巨量的群體,他們的利益不容忽視。
解說:
早上七點,做好早飯,安排好兒子上學后,騎上電動自行車,15分鐘趕到村里公司上班,下午五時下班回家,婆婆已在做飯,她則負責輔導兒子做功課。河南省商丘市某棉業公司細紗工高美麗的愿望是能在家門口上班,有穩定收入,還能照顧老人和孩子。和六年前她在江蘇昆山打工時,只有過年才能回家陪陪老人和孩子相比,現在的她日子過得更安穩、踏實。
上個月,作為農民工代表的高美麗前往北京,參加了黨的“十八大”,得益于家鄉新型城鎮化的建設。在當地,像她這樣返鄉的農民工已經有幾百人,這些常年在外漂泊的人,陸續回到村里的六家企業上班。我們的改革能讓多少農民工過上安穩踏實的生活,這是新型城鎮化必須回答的問題。
今天北京的一家媒體以“冬天里的留守兒童”為題,再次關注了一些地方農村的現狀。在畢節市東北部的一個小山村,孩子的父母大多進城務工,成為了城市里的勞動者,但是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這些父母可能要好幾年才能回一次老家,見到自己的孩子,這樣的情況在中國農村早非個例。
45歲的裴家全連續六年在新疆當采棉工,節假日基本回不了家。
裴家全:
一忙起來就想不起來想家了,我天明到天黑就是在地里這事情那事情,事情多得很,復雜得很。
解說:
家在千里之外,掛念只能留在電話和短信里。
裴家全:
當你的目光落在手機上,我的祝福就會在剎那間被你收藏,無論你身在何方,都希望你平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