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發展目標:核心功能框架基本完備
●流通規模:商品銷售突破8.7萬億元
●電子商務:將占銷售總額比重13.8%
●離岸服務:外包總量規模達45億美元
9月8日,上海市政府舉行專題新聞發布會,市政府副秘書長、市商務委員會主任沙海林就新編制的《上海建設國際貿易中心“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作深入介紹和解讀,并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據沙海林介紹,這一規劃耗時兩年,是首個上海關于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專項規劃。
大碼頭初具規模
作為中國經濟貿易的“大碼頭”,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已經奠定了良好基礎,形成了基本框架。
沙海林給記者列舉了一組數據:“十一五”期間,上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位于全國大中城市前列,商品銷售總額位于全國大中城市第一,關區進出口總額接近全國1/4。上海商業從業人員穩定在220萬人,外貿相關行業吸收就業400萬人。2010年,商業稅收占全市稅收總額19.1%,對全市稅收增長的貢獻率達23.6%。
記者了解到,《規劃》是上海第一個關于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專項規劃,在對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現有基礎進行總體判斷的同時,也指出與現代國際貿易中心城市相比,上海還存在明顯差距。
沙海林說:“以國際水平參照,商貿業綜合實力還不強,市場定價和資源配置能力相對較弱,以通關便利化為重點的貿易便利化以及完善貿易投資環境還有很大改進空間,商務布局還有待進一步優化。”
任務明確搭平臺
“為此,我們歷時2年編制了這份《規劃》。”沙海林進一步向記者透露,“我們的發展目標是:到2015年,基本形成比較完備的國際貿易中心核心功能框架。毋庸置疑,貿易中心是經濟中心、金融中心、航運中心的基礎和條件。”
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在市場流通規模方面,商品銷售總額突破8.7萬億元,年均增長18%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萬億元以上,年均增長13%左右;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1.2萬億元,占全市商品銷售總額比重13.8%。
在貿易總量規模方面,上海市進出口總額5400億美元,年均增長8%左右;上海關區進出口總額11026億美元,年均增長10%左右;服務貿易進出口額在2010年基礎上翻一番,其中離岸服務外包總量規模45億美元,年均增長30%。
《規劃》還提出了六方面主要任務,包括提高市場開放程度與貿易便利水平,加強貿易流通對產業結構調整的帶動作用,構建具有國際國內市場資源配置功能的市場體系,集聚高能級、有活力的貿易主體,打造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功能載體,營造國際一流水平商貿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