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專家認為應以審計署賬單為樣本目前仍有九成部門未公布
繼審計署詳細公布本部門“三公經費”賬單后,近日,文化部、民政部等部門陸續跟進。但與審計署的“三公”賬單相比,其他部門披露的“三公”數字過于粗略。有專家認為,通過公布的籠統的數字,很難讓公眾判斷出這些支出是否合規合理。而且,迄今為止,多數中央部門尚未公布“三公經費”。
>>發布
兩張賬單“有點糙”
文化部公布,2011年“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數3688.69萬元,其中因公出國(境)費1701.95萬元,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1300.41萬元,公務接待費686.33萬元。2010年“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決算數,合計3392.61萬元,其中因公出國(境)費1466.61萬元,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1292.18萬元,公務接待費633.82萬元。并說明稱,此次公布的“三公經費”包括文化部本級和國家圖書館、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等29家直屬事業單位因公出國(境)費、車輛購置及運行費和公務接待費三項。
民政部公布,2010年“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決算數合計1112.19萬元,其中因公出國(境)費為415.04萬元,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為544.75萬元,公務接待費為152.4萬元。2011年“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數合計1114.52萬元,其中因公出國(境)費為436.17萬元,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為528.99萬元,公務接待費為149.36萬元。
專家認為,文化部和民政部公布的數字不夠細化,應當公開到“項”甚至“目”,讓公眾一目了然。
>>調查
九成部門尚未公布
按照國務院要求,98個中央部門須于6月底公布部門“三公經費”情況。
截至昨天,科技部、國家文物局、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教育部、審計署、文化部、民政部、新聞出版總署等少數部門已公開“三公經費”,多數中央部門的賬單遲遲不見公布。
“財政部已公布中央本級‘三公經費’總數,說明中央各部門‘三公經費’數據已經確定?!敝心县斀浾ù髮W財稅學院院長陳志勇教授指出,目前已公布“三公經費”的部門僅占10%,公開步伐有待加快。
全國婦聯是給記者回復時唯一提供“三公經費”賬單的單位。2010年全國婦聯“三公經費”預算和決算均為519.76萬元。今年全國婦聯“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515.82萬元,其中出國(境)費292.84萬元,車輛購置及運行費192.98萬元(較去年壓縮2%),公務接待費30萬元(“零增長”)。
而其他一些部門的答復大多是“模糊”表態,公布時間尚未明確。
國土資源部新聞宣傳處負責人表示,國土資源部肯定會公布,具體時間沒有確定,但絕不會是中央部委中最后一個;交通運輸部新聞處負責人答復,財務司正在準備,最終會公布這個數據;商務部和衛生部收到采訪函后,尚未做出回復。
>>說法
應以審計署為榜樣
審計署7月11日公布的“三公”數據,讓“公開”二字顯得更有價值:
“因公出國”花費,總數617萬元,69個組團368人次;
“公車”經費,車輛購置支出115萬元,新購轎車2輛(每輛25萬元)、小型客車1輛(每輛27萬元)、越野車1輛(每輛38萬元);實有公車206輛,平均每輛車運行維護費5.41萬元;
“公務接待”經費,涉外接待支出140萬元,接待國外來訪24個團組139人次
……
一直關注預算公開的北京憶通律師事務所律師李勁松認為,審計署公布的“三公經費”賬單堪稱一個樣本。從出國費接待費精確到“人次”、公車經費精確到具體“車輛”,一定程度上執行了國務院“細化公開內容”“公開得更詳細”的要求,加上說明,納稅人可以看懂這個賬單。
與審計署相比,目前已經公布的一些部門的“三公經費”數字,很難讓公眾判斷出這些消費是否合規合理,支出項目也沒有解釋說明。李勁松認為,“三公經費”公開的信息就應像審計署這樣,呈現更多翔實數據,讓老百姓看得明白。
一些專家表示,對公眾而言,希望看到更多部委公布翔實的“三公經費”賬單,而不要籠統地公布幾個數字了事,對拒不公開“三公經費”的地方和部門,應實行問責。
據新華社電
■記者觀察
“三公”公開步伐不進反退
“‘三公經費’公開多部門爽約”曾讓公眾大失所望,如今,在國家審計署樹立的標桿之下,文化部和民政部在其官網公布的三公數字仍“粗枝大葉”,縱觀三公公開之路,如今一度“倒退”。
在國務院要求公開“三公經費”不久,科技部率先以文字的形式公布了2011年“三公經費”預算。雖是寥寥數語,雖然決算缺項,依舊點燃了公眾對“三公”公開的無盡期盼。
按照國務院的要求,中央部門須于6月底公布“三公經費”情況,可是,除了科技部之外的中央部門紛紛爽約。首個公開去年“三公”決算的中央部門兩個多月之后才姍姍來遲。
中國工程院7月6日公布了去年“三公經費”決算數據和今年“三公經費”預算情況,此舉也打破了“今年尚無中央部門公開各自2010年三公決算”的紀錄,使這一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成為今年第一家公開自己三公決算的中央部門。
然而,僅有這些“孤零零”的數字,難以滿足公眾的知情權。因此,“進一步細化三公經費”的呼聲此起彼伏,相關專家和社會公眾在此問題上達成高度一致。
隨后,國家文物局、教育部和中科院的三公情況也于7月9日前予以公開,公開的部門數量達到5個。除此之外,令公眾再次感到興奮的是,相比其他部門較為籠統的三公數據發布,中科院則較為詳盡地解釋了“三公經費”的用途,在每項數字后附有簡要說明,并根據其公布的職工數字,由此可得出人均“三公經費”的情況。
“有進步但步子不大,能不能再細一點?”與中央部門遮遮掩掩的態度形成鮮明對比,公眾則一再叩問,同時也在相當程度上推動了三公情況的進一步透明化。
隨后,“史上最細致三公情況”的桂冠被國家審計署摘得,其公布的2010年三公決算數據也被認為是目前可以參照的樣本。只是,在今年的三公預算上,仍然“粗枝大葉”,讓公眾再次期待“下個一紀錄會被誰打破”。
如今,文化部和民政部的三公數字的到來,使這條一度被推向陽光的三公公開之路再度回歸起點,與此同時,被燃起的公眾熱情也再度陷入失望當中。
本報記者孫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