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2.現代化科學的一般理論
何傳啟指出,一般理論包括五個部分,即現代化的定義、過程、結果、動力和模式。
第一,現代化的定義。這里強調三個要點,即現代化的操作性定義、現代化的標準和現代化的多重性。首先,在現代化科學里,現代化沒有統一定義,但是可以有多種操作性定義。從理論分析的角度來看,現代化是人類文明的一種前沿變化和國際競爭,包括三個層次的變化,即文明內容的變化、文明形態的變化和國際體系的變化。從定量評價角度看,現代化是文明發展、文明轉型和國際互動的一個交集;從政策分析的角度看,現代化是現代文明的世界前沿以及達到世界前沿的行為和過程。
其次,現代化的標準?,F代化是一種文明變化,但并非所有的文明變化都是現代化,只有滿足三個標準的文明變化才屬于現代化。這三個標準分別是:有利于生產力的解放和提高,又不破壞自然環境;有利于社會的公平和進步,又不妨礙經濟發展;有利于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發展,又不損害社會和諧。當然,這些標準也是相對的。
其三,現代化的多面性?,F代化既是一種世界潮流,也是一種社會選擇;既是一種文明進步,也有負作用;既有共性和現代性,又有個性和多樣性;既有國際趨同,也有國際分化。從文明發展和轉型角度看,現代化是一個時間問題,每個國家的現代化都在前進,都有可能成功,但成功的時間是不確定的;從世界前沿和國際競爭角度看,現代化是一個比例和概率問題:在過去300年里,達到和保持世界先進水平的國家所占比例小于20%;在大約50年里,發達國家降級為發展中國家的可能性約為10%,發展中國家達到先進水平的可能性約為5%。
第二,現代化的過程。需要關注七個要點,那就是現代化的類型、階段、特點、內容、原則、動力和模式。首先,現代化的過程一般可以分為兩類,即前沿過程和追趕過程。前沿過程一般指發達國家的現代化,追趕過程是指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其次,現代化過程的階段一般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就是前面講的第一次現代化和第二次現代化。其三,現代化過程的特點,非常之多,這里簡單講三個特點:一是周期性,現代化是人類文明的一種變化,人類文明是由不同文明要素組成的,文明要素的變化有周期性,有些類似于化學元素變化的周期性,這里我們提出了文明和現代化的周期表;二是不同步性,不同國家和不同領域的進程是不同步的,這里我們提出了文明和現代化的坐標系;三是非線性,現代化是一種文明轉型,是一種社會轉型,它是非線性的,這里我們給出了文明和現代化的路線圖。其四,現代化過程的內容,它包括文明內容的變化、文明形態的變化和國際體系的變化。其中文明內容變化是文明要素的創新、選擇、傳播和退出的復合過程,文明形態變化是現代文明的形成、發展、轉型和國際互動的復合過程,而國際體系變化是追趕、達到和保持先進水平的國際競爭。國際水平結構相對穩定,但是國際地位可以變遷,發達國家可以降級為發展中國家,發展中國家可以升級為發達國家。其五,現代化的過程的原則。我們總結了十個原則,即過程不同步、分布不均衡、結構穩定性、地位可變遷、行為可預期、路徑可選擇、需求遞進、效用遞減、狀態不重復和中軸轉變。
第三,現代化的結果。需要關注三個要點,那就是現代化的一般結果、現代化的三種變化以及現代化的國家目標。首先,現代化的一般結果包括現代性、特色性和多樣性的形成,包括勞動生產率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包括社會進步、政治民主、文化多元、生態變化和人的全面發展,包括國際分化、國家分層和負作用,包括世界前沿、國際體系和國家狀態的變化。其次,現代化過程的三種變化包括世界前沿的變化,就是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型帶來一系列前沿的變化,然后從工業社會向知識社會轉型又有一系列的變化,這種前沿變化反映在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環境和個人各個方面,而且這個變化既有進步的意義,也有一些負作用。國際體系變化的特點是國際水平結構相對穩定,國家狀態的變化特點則是國際地位可以變遷。其三,國家目標,國家目標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認識,一個是理論目標,一個是政策目標。理論目標有三個,第一是完成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型,實現第一次現代化;第二是完成從工業社會向知識社會的轉型,實現第二次現代化;第三是追趕、達到或保持世界先進水平。第一和第二個目標的實現是一個時間問題,實現時間有先有后;第三個目標的實現則是一個比例和概率問題,只有部分國家能夠達到和保持世界先進水平,發達國家是少數,發展中國家是多數。政策目標有兩種,一種是國內的發展目標,就是提高勞動生產率,促進社會的公平和進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第二是國際地位目標,發達國家要保持世界先進水平,發展中國家要趕上世界先進水平。
第四,現代化的動力。可以分兩個層次來認識,一個是微觀的,一個是宏觀的;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表達,一個是動力因素,一個是動力模型。我們提出了現代化的十個動力模型。在微觀上我們有五個模型:一是創新驅動模型,就是創新產生新觀念、新知識、新制度和新物品,推動現代化;二是三新驅動模型,就是知識創新、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共同作用,推動現代化;三是雙輪驅動模型,就是國家利益和市場需求共同作用推動現代化;四是聯合作用模型,創新、競爭、適應和交流聯合作用促進現代化;五是四步超循環模型,就是文明要素的創新、選擇、傳播和退出的超循環。在宏觀層面也有五種模型:一是創新擴散模型,即重大創新的國內擴散和國際擴散;二是創新溢出模型,就是重大創新的外部效應,即一個領域的創新可以帶動另一個領域的創新;三是競爭驅動模型,就是國際競爭、市場競爭和民主競選的作用;四是三元復合互動模型,就是新文明、現實文明、文明遺產的互動過程;五是生產力函數,生產力與技術進步、人均技能和人均資本成正比。以三新驅動模型為例,知識創新和制度創新的結合產生了新科技,新科技通過技術創新產生了新產業,新產業導致新經濟,新經濟導致新社會,從而推動現代化,形成從創新到現代化的正反饋循環驅動,于是現代化就加速前進。第一次現代化花了兩百年,第二次現代化一百年就夠了。
第五,現代化的模式。首先,現代化的路徑有三條,包括第一次現代化、第二次現代化和綜合現代化路徑。第一次現代化的模式包括工業化優先、城市化優先、民主化優先等模式,第二次現代化的模式包括知識化優先、信息化優先、綠色化優先等模式。綜合現代化模式,包括工業化優先、信息化優先、生態化優先、協調發展等模式。(記者傅陽)
新聞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