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最吸引人眼球的體育賽事--南非世界杯已經到來。在這一個月的足球盛宴中,視足球為信仰的廣大球迷可謂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足球高”。而足球場外,一場場關于足球的營銷戰也在火熱上演中。在這一巨大“金礦”的誘惑下,無論是商家的搭車促銷,還是知名企業的創意廣告,亦或是足球名嘴的“招財”商戰,其激烈程度都不亞于賽事本身。
根據國際足聯的預計,本屆世界杯將成為最賺錢的一屆世界杯,收入將超過30億歐元。還有研究顯示,世界杯除能為舉辦國南非帶來不錯的經濟收入外,其他國家也都能在“世界杯經濟”中分得一杯羹。啤酒、飲料、空調等企業更是早已充當起“前鋒”角色,頻頻“跑位”推出各種營銷活動,尋求“破門”賺錢的良機。
如今的世界杯早已不是當初只擁有足球和體育精神而毫無功利色彩的賽事,它已經成為一個“經濟體”,幾乎每一根毛孔都跟金錢有關。或許有些球迷不喜歡世界杯過度商業化,但不得不承認,沒有商業化,世界杯絕對不會具有現在這樣的影響力。商業需要有展現的舞臺,世界杯就可以很好地扮演這個角色。
對比世界杯無與倫比的影響力、經濟的輻射能力,中國的足球產業乃至體育產業無疑就是“小巫見大巫”。雖然我國體育產業30年來有了巨大發展,并且得到了不計其數的金牌,但是體育產業并不發達、全民健身做得也還不夠好。
眾所周知,當下的中國正處在經濟結構調整和社會轉型期,在國家倡導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的同時,被視為有望拉動幾萬億市場的綠色“潛力股”的體育產業完全符合低碳經濟要求。體育產業的發展有巨大的空間,也是大勢所趨。同時,通過體育產業的發展,可以把人們的文化欣賞價值轉化成經濟價值。
當然要想發展體育產業,還需摒棄一些錯誤的觀念。其一,大量建設場館并非體育產業發展之路;其二,重視引進國外賽事,忽視民族品牌賽事的培養;其三,發展民族體育產業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要有重點開發對象;更重要的是,要通過市場化的運作手段,讓投入體育產業的資本真正能夠賺到利潤,形成良性循環,吸引更多的資本進來,這才是體育產業發展壯大的關鍵。
另外,世界杯的吸引力不僅在于足球是世界第一運動、一個巨大的贏利機器,更因為它承載了種種精神活動,在人類群體心理中占據了重要地位。體育如何在發展商業化的同時,附著更多的文化內涵,這也是中國體育產業化發展過程中值得重視的問題。
世界杯巨大的影響力,讓它不存在“眾口難調”的問題。在球迷盡享“足球大餐”、商家賺得盆滿缽滿的同時,筆者更希望中國體育產業能從中獲得“真經”!(子房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