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溫哥華的深水散貨港口。
澳大利亞擬征收40%超級資源稅 中國資源企業眼光轉向加拿大等地
從金融危機期間出海為“抄底”,到如今指向“鎖定能源風險、爭取話語權”;從一開始對單一地域單一品種的投資,到如今分散投資、遍地開花,中國企業如今正在掀起新一輪出海采礦的大潮。
上周五,中投公司宣布將通過全資子公司向加拿大畔西能源信托公司投資4.35億加元, 雙方將建立合資企業共同開發前者在加拿大的油砂資產。而就在此前一周,澳大利亞剛剛宣布對資源企業征收高達40%超級資源稅計劃,分析認為此舉將促使部分中國企業轉向投資其他地區。事實上,最近一年來,中國企業出海采礦已經不再局限于澳大利亞,而在北美、拉美、非洲四處出擊;而出海找礦更多的也是為了鎖定能源風險,爭取國際定價權。
在美洲布局石油鐵礦資源
對少數全球資源品巨頭和單個地區資源的過多依賴讓中國企業感到不安。從2009年開始,中國企業有意識地分散了海外投資的地域選擇,投資品種也從鐵礦發展到石油、有色金屬等各種資源品。
加拿大的油砂資源吸引了不少中國企業。早在去年9月,中投曾經斥資15億美元收購加拿大泰克資源公司17.2%的股權。今年上半年,中石油和中石化分別對加拿大油砂企業投資17億美元和46.5億美元。
在拉美,5月份,中海油和中化集團就巴西大型海上油田Peregrino 40%的股份發出收購報價。而就在一個多月前,中海油剛剛宣布收購阿根廷布利達斯能源公司50%的股份。
作為國際市場上最大的鐵礦石買家,中國在定價方面卻缺乏相應的發言權。為了擺脫困境,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鐵礦的決心很大。去年,武鋼集團對加拿大聯合湯普遜鐵礦公司進行戰略投資,成為后者的第一大股東。今年1月,中鐵物資總公司斥資1.526億英鎊收購非洲礦業公司12.5%的股權,獲得鐵礦石購買權益。
新目標:爭取國際定價權
2009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國際資源品價格大幅攀升,中國企業新一輪出海潮更多的是希望爭得國際資源品的定價權而不是“抄底”。
在外部條件上,中國率先在金融危機后復蘇,使更多國家看到了中國的實力,向中國敞開了投資的大門。加拿大就是其中一例。過去幾年,加拿大政府并不鼓勵中國投資者,但在金融危機后加拿大礦業投資政策在悄然發生著改變,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教授徐寶慈告訴記者,長期以來,加拿大一直是美國重要的資源“后院”,金融危機爆發后,加拿大的礦產供給已大大多于美國的需求,必須找到新的出路。加拿大近年提高了外國投資者可持股比例,并且提供了較低的企業稅。據加拿大魁北克投資局介紹,2010年其聯邦稅和省稅合計稅率為29.9%。
應對新挑戰
專家表示,出海投資既要有投資實體,通過投資的收益,對沖掉國際市場資源品價格波動造成的風險,又要建立長期的合同,規避價格波動,鎖定風險。國資委規劃發展局局長王曉齊此前就表示,要培育大型礦業公司,真正達成爭取定價權的目標,應該加強產業和金融的結合,單靠企業的力量,不足以在國際市場上獲得定價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