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兩會”之前召開的2010年地方“兩會”上,各省(區、直轄市)2009年的“成績單”也陸續浮出水面??v觀各地公布的數字,2009年我國又有1個省份——安徽加入“萬億GDP(國內生產總值)俱樂部”。各地經濟年報數字顯得格外“炫目”,大多數省份2009的GDP增速超出預期,萬億GDP成員增至14家。
近年來,中國的GDP先后超越數個G7國家,直逼世界頭號經濟大國——美國。眼瞧著GDP翻著跟頭往上漲,國內不少經濟界人士不禁感喟稱“讓人歡喜,讓人憂”。在華麗數字的背后,這些GDP的“含金量”到底如何呢?
GDP三分之二為投資拉動
受金融危機影響,西方發達國家出現衰退,對外需求驟減,嚴重影響到以外向經濟為主導的中國經濟增速。隨著中央一系列經濟刺激政策出臺,去年以來,全國各地的投資熱浪此起彼伏,一浪高過一浪。
早在去年7月16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稱,2009年上半年,投資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87.6%,拉動GDP增長6.2個百分點;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53.4%,僅拉動GDP增長3.8個百分點。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2.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30.1%。不僅增速較上年加快4.6個百分點,占當年GDP的比重也上升至67%,意味著僅僅投資就占據了GDP的三分之二。
據了解,受巨額投資的驅動,鋼鐵、水泥、紡織等行業產能出現了嚴重過剩,使資金和能源造成極大浪費。加上宏觀調控政策存在著“時滯”,投資過熱問題沒能及時抑制。中國經濟依然面臨“不穩定、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局面。
事實上,GDP所能見證的,只是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規模,而要從全局角度來判斷經濟增長的素質,離不開對質量和效益的關注。
有關專家認為,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又一次暴露了中國經濟在結構和布局上的“軟肋”。在拉動經濟增長的投資、出口、內需“三駕馬車”中,存在內需疲軟和過度倚重投資的問題;在三個產業梯次中,存在第三產業比重長期過低的問題;對于能源和資源的過度依賴和消耗,亦是中國經濟增長方式中的明顯弊病。
如何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讓經濟增長速度與所付出的資金、能源、環境代價保持在一個科學而合理的范圍內,使中國的經濟發展步入更加良性和健康的軌道,依然是各級政府面臨的長期考驗。
GDP里應有哪些“含金量”
“依據‘科學發展觀’,我們不僅要追求GDP增長,更要提高人民的實際福利水平,增加社會財富,努力提高社會保險綜合參保率、環境綜合指標等,讓社會財富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國民的幸福指數?!比珖舜蟠?、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學部委員程恩富認為,發展經濟的最終目的是要提升民眾的生活水平,經濟增長的成就也要靠民眾生活的幸福指數來驗證。
程恩富的觀點,隱含著一個目前炙手可熱的新詞匯——GDP含金量。
對于GDP的含金量,北京大學中國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楊開忠表示:單位GDP犧牲的環境越小,對生態的沖擊越小,GDP含金量越高?,F在的GDP在統計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生態的破壞、資源的消耗并沒有考慮進去。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GDP的含金量。
楊開忠強調,GDP的大小跟地區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之間的關系越大,其含金量越高。這種方法是用“單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來衡量各省GDP的含金量。
據了解,目前我國GDP的統計主要采用的是生產法和支出法。所謂生產法,是從生產過程中的工業增加值、農業增加值、第三產業增加值加起來的總和就是國內生產總值,2009年GDP是按生產法計算出來的。所謂支出法,是由消費(包括私人消費和政府消費),投資(房地產和非房地產投資的固定資產投資,庫存調整等),以及凈出口(順差)三大部分組成。但是支出法得出GDP數字需要經過一段時間,以前中國的支出法大概要兩年以后,現在中國的支出法是一年以后就可以得到GDP數字。
就支出法而言,老百姓最直接的感受是GDP的增長比人民的生活水平增長得快。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所研究員袁鋼明認為,主要問題在于我們GDP的生產結構、生產方式,包括投入和產出的效果不太好。
“因為很多地方政府的目標只是想靠投資拉動GDP增長,投資需要占用大量的資源,而增長方式又不合理,其結果是很多的投資才能生產出比較少的產值。同時,這種投資大部分投向對居民收入提高沒有直接效果的大項目上,雖帶來了巨大的GDP增長,但減少了資源可利用性,居民收入也沒有太大提高?!痹撁鹘忉屨f。
袁鋼明認為,“跟GDP含金量直接相關的指標就是居民收入?!倍降拙用袷杖胝糋DP的多少才算合理?
“目前,世界上多數發達國家,居民收入占GDP的60%,剩下的非居民收入應該占GDP的40%;但是中國剛好是倒過來的,中國居民收入占GDP的40%,剩下的60%是非居民收入。比較合理的結構,應該是居民收入占GDP的60%?!痹撁鹘榻B說。
此外,還有專家認為,就業乃民生之本,在關注GDP增長之外,更需要采取發展第三產業、培育就業增長點等促進就業的措施,實現就業率與GDP的同步增長。
上海GDP含金量最高
那么,我們怎樣能計算出GDP的含金量呢?
楊開忠提供了對應的計算公式:先計算出“人均GDP”,即用“當地GDP”除以“常住人口”;然后用“人均可支配收入”除以“人均GDP”,得出的“單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相當于人均GDP的含金量。
在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中,并沒有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相關指標。這些指標又將如何計算出呢?統計學專家說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是近似值,具體的計算方法是:(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人均可支配收入近似值。
根據楊開忠提供的計算公式,《中國經濟周刊》計算得出了全國各省區市的單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即GDP“含金量”,并按照先后順序予以排列(如下圖所示)。對此,有關專家認為,這大致可以看作是人均GDP的含金量,或是居民收入的幸福指數。
通過該表格顯示,GDP含金量排名依次為:
上海、北京、海南、黑龍江、浙江、安徽、江西、西藏、廣東、重慶、貴州、廣西、云南、湖南、吉林、福建、湖北、四川、山西、甘肅、遼寧、天津、寧夏、江蘇、陜西、青海、河北、河南、山東、新疆、內蒙古
排名靠前的東部省份居多,排名靠后大都是中西部省份,與我國區域經濟的發展狀況基本吻合。在這里,人均GDP是分母,人均可支配收入近似值是分子,也就是說,人均GDP高的反而不一定好,還取決于人均可支配收入近似值的高低。
數據還顯示:GDP高的省份,GDP含金量排名并不靠前,很多還很靠后。2009年,GDP總量前5名的省份是: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其對應GDP含金量排名則為:第8位、第23位、第28位、第5位、第27位。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海南省的GDP總量排28位,其GDP含金量則為第3位。
用居民收入衡量GDP含金量的高低,這與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應用經濟學系主任龔六堂的觀點“不謀而合”。龔六堂認為,“GDP含金量應強調收入指標,這個收入不僅包含財政收入,更要包含居民收入。在經濟增長中,更要強調居民收入的增長,這是居民幸福感的重要來源。”
龔六堂列舉案例指出,1995年—2007年期間,我國GDP平均增長9.6%,而城鎮居民收入平均增長8.8%,農村居民收入平均增長5.5%;美國經濟在1995年—2008年GDP平均增長2.9%,居民收入平均增長5.4%。因此,雖然美國經濟增長遠低于我國GDP的增長,但是人均收入的增長是GDP增長的兩倍左右。
再如鄂爾多斯和香港。鄂爾多斯在2008年的人均GDP是10萬元,而香港是20.9萬元,在2008年GDP的增長率分別是22.9%和3.9%??梢韵胂?,不用5年鄂爾多斯的人均GDP會超過香港。但是我們比較這兩個地區的人均可支配收入,2008年鄂爾多斯是1.9萬元,而香港是18萬元。這正是為什么居民雖感覺到GDP增長,卻沒有帶來相應幸福感的原因。
爭議GDP
實際上,GDP反映的僅是經濟增長的‘數量’,而不是經濟增長的‘質量’。比如一個企業生產了一些偽劣產品,這些偽劣產品又在市場上出售,這個是要算GDP的。一個建筑公司建造了一座大橋,過幾年這座大橋坍塌了,那重修這座橋仍然要算GDP,因為它已經生產出來了。
如果在高速公路上發生了一起事故,它會創造GDP。如果把橋欄撞壞了,就得維修,維修時就要用到一些建筑材料,這就拉動了建筑材料的生產,這樣又創造GDP。如果有人員受傷,受傷人員送到醫院,醫院給他提供醫療服務,醫療服務就是創造GDP的。
“從社會角度看,GDP將好的、壞的產出一視同仁的算在經濟指標之中。例如,教育、服務青少年、老年人的勞務所得,與制造武器、香煙等具有同樣的價值。尤其是它把有損國民福利的‘非法生產’(例如性服務、毒品生產與交易等)隱性地內含于社會財富之中。”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博士、副教授曹立村認為。
曹立村指出,GDP只反映經濟增長的“流量”,不反映經濟增長的“存量”。因而,容易產生犧牲存量,追逐增量的愚蠢行為,出現災害、事故等損失有利于經濟增長的荒誕怪論。
“在現實經濟中,堅持唯GDP論,把GDP作為衡量政績的標桿。然而,片面地追求經濟增長,追求GDP的高企,必然使人們飽嘗有增長無發展甚至增長與發展負相關的惡果,造成GDP與人們生活水平的嚴重背離?!背潭鞲淮韽娬{。
據介紹,目前國內對GDP批評最多的集中在兩方面,第一,GDP生產過程要大量的消耗資源,所以人家提出來,創造GDP過程消耗了這么多資源,應該把資源的損失從GDP里扣掉。第二,創造GDP的過程對環境帶來很大的影響。所以希望在GDP中把環境的損失從GDP里扣掉。
同時,以GDP作為代表的SNA(國民賬戶核算體系)總量指標只測算市場經濟活動的直接成果,而忽略了其他方面。如:各種各樣發生在家庭內部的經濟活動以及自我服務性的活動所創造的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由于沒有通過市場進行而無法統計在GDP中;各種各樣以逃稅漏稅為目的、產品合法的非正規性生產價值在GDP中也無法加以反映,盡管它們實際能夠增加社會成員的福利所得。
因而,程恩富代表認為:“科學發展的經濟價值目標的實現有賴于建立科學的國民經濟核算指標,以引領經濟的科學發展,現行的GDP難以擔此重任,因為GDP存在嚴重的福利缺失?!?/p>
據介紹,當前各地不斷加大投資力度,熱衷于追求GDP的快速增長,仍然使中國的經濟發展無法完全擺脫一種“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拼資源、拼人力”的粗放式發展模式,還沒有完全轉變到依靠科技自主創新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軌道上來。
同時,由于上級對下級的考核缺乏科學、有效、全面的指標,GDP增長率成了衡量各級政府官員業績的主要指標。此外,由于改革還不完善,缺乏必要的配套制度和制約制度,致使一些地方政府以犧牲環境和民生利益一味追求GDP增長。
程恩富代表認為,這些都為GDP增速“造假”制造了動力,他建議應把GDP指標從地方考核指標中“刪除”。
事實上,GDP“詬病”并非GDP指標本身,而是某些地方政府對GDP的“頂禮膜拜”。
有專家指出,某些地方官員將GDP指標看成是升官發財的籌碼,為了取得可觀的GDP指標,便不顧及民生與環境,不顧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平衡。
因為GDP指標在地方官員的評價標準中占據了首要的位置,人們才學會在評價指標的指揮棒下,如何通過看得見的GDP指標去表現自己的功績與成績。雖然認識到GDP統計并不全面,應取消“GDP崇拜”而非GDP指標。
以2006年為例,全國GDP增速11.8%,31個省市自治區中,有27個地區的GDP增速高于全國平均值,僅有三個省、區低于平均增速,另有一個與平均增速持平。在2007年,全國GDP增速12.2%,多達29個省市區的GDP增速高于全國增速,只有一個黑龍江省,以12%的水平“墊底”。
而2008年,全國GDP增速開始公布為9%,后調整為9.6%。全國31個省、市、區的最初數據沒有一個低于全國增速的。即使以后來調整的全國增速9.6%為依據比較,也僅有一個四川省略低于全國增速。
金融危機肆虐的2009年,全國29個省市區中,除山西外,其余28個省市區的GDP增速都高于8%,都“順利”完成了“保八”任務,其中26個省市區的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對地方官員的政績考核也不應該僅僅從經濟的角度來考核。我們應該構建GDP指標、效益指標、公平指標、環境指標以及幸福指標等一系列指標來綜合衡量,而不是簡單地以此代彼,這樣勢必會造成新的問題?!北本┐髮W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建議。
曹和平認為,各省GDP排名應該有個加權矯正系列指數,使其指數能夠首先反映區域經濟的存量規模,作為基礎參數排名。但是,在增量速度上,應該加上速度調整系數。在速度調整系數中,應該區分短期調整系數和長期調整系數。比如,環境保護、水和其它資源系統的可持續與否。
據了解,目前,中國GDP核算采取分級核算體制,存在地區GDP核算易受地方干預等弊端,地方GDP之和常常大于全國核算數據。對此,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表示,將抓緊提出國家統一核算地區GDP方案。
SNA體系
它是以西方經濟理論為依據,將國民生產總值作為核算國民經濟活動的核心指標,認為創造的物質產品和提供服務的勞務活動都是創造價值活動的。 (汪孝宗 王紅茹 胡雪琴 張璐晶)
|